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當前,全省上下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抓好省委、省政府近期一系列重大政策結合起來,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謀劃實施系列舉措,精準落實各項工作,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在去年出臺“1+8+4”一攬子政策體系基礎上,我省結合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今年集中出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支持“三重一創”、科技創新、人才工作等9個“10條”政策以及創新發展四個支撐體系實施意見等,進一步形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銜接、系統集成的完整路徑。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今年以來,我省堅定不移去產能,堅決化解煤炭、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已提前完成關閉煤礦4對、退出產能705萬噸/年任務,鋼鐵行業今年計劃化解煉鐵產能62萬噸、煉鋼產能64萬噸,現已關停煉鐵產能62萬噸,煉鋼產能于10月底關停。防控風險,必須堅定不移去杠桿。我省出臺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實施意見,優化融資結構去杠桿,進一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大力發展股權融資。今年前9個月,全省新增境內首發上市企業9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68家、新增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530家。
只有成本降下來,實體經濟才能保持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年以來,我省出臺《關于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大刀闊斧降成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1月至9月,全省結構性減稅759.7億元,同比增加193.6億元、增長34.2%。全面貫徹國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優惠政策,預計年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40億元。
補短板就是強根基。今年以來,我省出臺了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1+9”規劃、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等政策,加快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電網、油氣管網、信息網絡、商務平臺和水利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推廣力度。目前,全省共有1078個項目納入國家發改委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儲備庫,總投資10213億元;364個項目納入國家發改委PPP項目推介庫,總投資4000多億元。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今年以來,我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出臺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推動我省制造業做大做強和提質增效。支持高端制造,對企業實施符合《工業“四基”發展目錄》總投資3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強基技術改造項目,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8%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可達500萬元。支持智能制造,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得益于這些政策,我省制造業發展逐步新興化、集聚化、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9%和12.4%,高于全部工業11.1和3.6個百分點;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6%。
推進“三重一創”建設是著眼經濟發展全局的長遠戰略,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對我省當前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今年以來,我省出臺支持“三重一創”建設若干政策,含金量足,進一步加快推進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環境營造、市場優化,一批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壯大,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1.9%,比全部工業產值增幅高6.1個百分點,產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3.6%提高到24.8%;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21.7%,比全部工業產值增幅高5.9個百分點。
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更多市場主體提高供給質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今年以來,我省出臺了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加快創新發展四個支撐體系實施意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全面實施的“多證合一”改革方案等政策文件,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為主線,以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生態為目標,有效整合資源,集成落實政策,完善服務模式,培育創新文化,不斷推動創新創業熱潮在江淮大地涌動。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企業數量約11萬戶,平均每個月新登記企業超過1.8萬戶,是改革前的3倍。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市場主體數量突破350萬戶,達到350.48萬戶,同比增幅超過23%。前三季度,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2.2萬戶,同比增長18.7%。
商事制度改革與創業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大量市場主體,帶動了新增就業。 1月至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1.3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6萬人,增長10%,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2%。
當前,全省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增強改革協同性,發揮各方積極性,著力提升政策的針對性、準確性、有效性,推動五大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全省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