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出爐的全國300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中,安徽省入選14個,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據了解,近年來,通過開展“清源”、“凈網”、“秋風”、“固邊”、“護苗”五大專項活動,安徽省在推進“掃黃打非”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景點過程中取得了積極成效,健康向上、規范有序的文化環境得以建立。

構筑文化屏障掃清文化霧霾
十一月的滁州,黃葉紛紛,秋意盎然。
作為此次入選的基層示范點之一,滁州市來安縣新安鎮擁有全省首個以“掃黃打非”為主題的城市公園,在這里,“清源”、“凈網”、“秋風、“護苗”、“固邊”五組景觀作品被按照觀賞與宣傳、藝術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規劃放置,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之余獲取知識信息好去處。
同時,以此為起點,新安鎮上還有一個占地20余畝融學習、宣傳、教育、實踐等功能為一體的“掃黃打非”宣傳教育基地,成為基層鏈狀“掃黃打非”陣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過參觀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書籍、出版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和同學們一起自覺抵制不健康文化。”程媛是新安鎮中心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今年,她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掃黃打非”行動志愿者,她說,對于這類實踐性參與性較強的活動,同學們積極性都很高,“從中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既有趣味也有意義。”
無獨有偶,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里,主題雕塑公園,綜合宣教中心,數字圖書館,綠色網吧,社區教育影院,社區志愿者長廊一應俱全,高大蔥郁的香樟林中以“掃黃打非”為主題所打造的場景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體驗。
社區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凈化下去居民生活環境,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社區通過展示警示教育物品,結合“世界知識產權日”等節點,幫助居民認識違法出版物的有害性,增強自覺抵制有害出版物和網絡信息的能力。
為構建“全方位、無死角”的日;芾,安徽已將“掃黃打非”融入日常工作,全省2160個鄉鎮(街道)都建有“掃黃打非”領導小組及辦公室,22640個村(社區)都有“掃黃打非”工作站或聯絡員,構建了“聯防、聯動、聯治”的新格局,實現了上下聯通、網格監管、基層穩固的一盤棋格局,筑起了一道意識形態“防火墻”。

全民參與打通最后文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掃黃打非要取得成效,打通決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群防聯治是必由之路。
馮莉敏是合肥市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綠苑社區的名人,今年已經75歲的她有著三十年的公益齡,在今年的“掃黃打非”工作中,馮老榮膺綠苑社區“掃黃打非”“五老”義務監督員稱號并與另外四個老人成為綠苑這方凈土的“守護神”。
“有事沒事就在社區里走動走動,該說的說,該記的記,群眾監督成了社區掃黃打非的得力手段。”綠苑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實現掃黃打非全民參與,社區聘請了20余名責任心強、熟悉情況、熱心文化事業的黨員志愿者、樓組長擔任“掃黃打非”義務監督員,定期反饋工作動態。“義務監督員和群眾已成為基層‘掃黃打非’的‘千里眼’‘順風耳’。”在他們的帶領和示范下,綠苑社區擁有多支“掃黃打非”志愿隊伍,構筑了綠苑社區的掃黃打非“防火墻”。
在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也有這樣一支以老黨員、老教師、老職工等為主體的“五老”監督員隊伍,他們是巡查、發現、監督“黃”、“非”場所和活動的重要力量。為了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街道對“五老”濟南獨院隊伍實行“四統一”管理,統一建立起人員臺賬、統一開展知識培訓、統一配置標示和袖章、統一發放工作補貼,目的是最大程度實現“掃黃打非”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在合肥,我們整合了社區法律顧問、社會組織的社工、企業保安、“五老”監督員、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資源,組建文化市場監管志愿者隊伍,協助職能部門和街道收集文化市場管理信息。”合肥市“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聯防網絡的建立,使“掃黃打非”工作覆蓋面更廣泛,上下配合更密切、綜合整治更有力。
善自律愛家鄉綠色行動進校園
“好兒郎,愛家鄉,善自律,有理想,掃除黃,不懈怠,嚴打非,無商量……”一大早,鳳陽縣總鋪中學的校園內傳來朗朗誦讀聲,原來,這是學校開展的《“掃黃打非”弟子規》朗讀活動,通過對經典文本的改編,傳播傳統文化,加深學生和老師對于“掃黃打非”的理解,促進“掃黃打非”入腦入心入行。
總鋪中學校長張乃斌介紹,除了合誦《弟子規》,學校還創新方式,以鳳陽花鼓、小品戲曲、演講比賽等形式,利用校園櫥窗、校園廣播、校園網站、手抄報等載體宣傳“掃黃打非”相關知識,同時,實施“掃黃打非”工作責任制,將工作納入學校社會治安治理總體規劃,全校劃分為13個網格點,以學校‘掃黃打非’工作站為牽頭,由政教處、團委、工會、關工委配合管理,達到網格化監管。
張乃斌介紹,“學校將‘掃黃打非’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成立了以學校老師為主的‘掃黃打非’義務監督員隊伍和以學生家長為主的‘掃黃打非媽媽團’,充分調動起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形成日;O督機制,實現了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
從鳳陽縣“掃黃打非”媽媽工作隊到“掃黃打非·護苗”進校園,安徽各地中小學已將“掃黃打非”納入年度學校工作要點,納入日常教學管理規范,納入學生行為準則,確保學校師生自覺做到購買使用正版教材教輔,增強“掃黃打非”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