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落實中組部、國家衛生計生委“1+7”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中最早開展“以院包科”的省份,通過實行結對共建和成批次“組團式”選派醫療骨干,支持受援單位——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的重點學科、人才培養和管理建設,幫助山南市人民醫院爭創三級甲等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先后派出三批共18位同志赴山南參與援藏工作,劉同柱書記、許戈良院長多次前往西藏調研,通過與藏族當地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為藏區人民群眾健康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將分級診療的旗幟飄揚在5000米的雪域高原
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虞德才,于2015年受組織派遣,成為安徽省第一批援藏醫療隊隊長并一直擔任至今。面對西藏醫療人才、醫療設備缺乏的特殊的環境和形勢,他因地制宜,提出在醫院一級學科下設立?浦委熃M,并設置相對應的?茍F隊學科建設方法,按照“共護理、同值班、獨學科”的思路,相繼為山南市人民醫院成立了心血管、腎內、消化、骨科、呼吸、神外、口腔、五官等?浦委熃M,再逐步支持治療組發展至獨立的學科。
同時,虞德才大力推行院內首席專家制度,全面負責學科發展指導、疾病診治方案制定和醫療效果評價,同時搭建遠程會診平臺,盡可能地留住疑難復雜、大病種病人,減少外轉病人,加大山南市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力度和及時性。
由于西藏山南地區地廣人稀,很多住在偏遠地區的藏族老百姓們在發病時無法及時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為了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供求矛盾,虞德才帶領山南市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積極響應國家衛計委號召,努力打造山南市域醫聯體建設。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虞德才帶領相關部門人員走遍了海拔高達5000米的瓊結縣、加查縣、扎朗縣、洛扎縣及隆子縣各個角落,驅車行程共計1500公里,幫助6家縣級醫院提高管理能力和診療水平,使得縣域范圍內的患者可以享受雙向轉診、專家社區坐診等優質診療服務,有效緩解了山南市偏遠地區患者看病難問題,加快實現“三不出”目標。
愛心,托起藏族高考學生的“知識綠洲”
“感謝周爸爸的無私資助,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周爸爸和社會”。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學生土某某緊緊的拉住周浩泉的手說道。
自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安徽省已先后派出三批次87人次援藏專家,周浩泉是第三批援助山南市人民醫院醫療隊中一名普通隊員。他來院后,克服高原缺氧,積極投身醫療援藏工作。因表現突出,經安徽省衛計委推薦、市委常委會研究被任命為山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在出色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幫帶本地醫療人員的同時,周浩泉還不忘幫帶本地困難人員,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土某某是浪卡子縣白地村人,現就讀于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其父親、母親均無勞動能力,家庭極為貧困。周浩泉通過醫院駐村工作隊和“組援辦”的同志了解到該情況后立即表示愿意資助土某某。為不影響其正常學習,在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系后,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專程到學?赐、鼓勵土某某,并送去了1000元首批資助金,互留了聯系方式。他表示,后續將根據土某某的實際困難和學業進度,不定期予以資助,直至其完成學業。
患者康復出院,是最大的心愿
9月10日對于白瑪扎西來說是個不幸的日子,他在駕駛農用車的時候發生了翻車,導致肝臟破裂、乙狀結腸破裂、左腎挫傷、多根多處肋骨骨折以及血氣胸。當白瑪扎西被送入山南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時,因為血壓極低,已經處于昏迷狀態。
在接到白瑪扎西急救的消息后,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楊田軍主任與山南市人民醫院ICU科主任韋剛立即組織相關科室及血庫進行多學科會診,經過一夜的搶救后,患者出血情況得到了控制,但因為長時間的休克及腎臟本身的挫傷、血液大量流失,患者腎臟功能已經衰竭,凝血功能嚴重異常,如果不及時處理將發生嚴重意外。經過科室討論后,決定給予枸櫞酸鈉局部抗凝治療。
枸櫞酸鈉局部抗凝雖然在內地比較成熟,但藏區目前還沒有開展治療的經驗,這就要求楊田軍在承受高原反應的情況下,也要必須不間斷的守護機器,隨時觀察患者病情。經過16天守護治療后,白瑪扎西尿量逐漸恢復,腎功能慢慢好轉恢復正常,血小板也漸漸上升到正常水平,21天后,白瑪扎西脫離呼吸機行自主呼吸,順利康復出院。
9月的一天,四川來藏務工人員董磊(化名)在施工時不慎從3層樓處跌倒,后腦勺著地,當場昏迷。在送到山南市人民醫院后,ct檢查為特重度顱腦損傷,腦疝形成,右側額顳急性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顱骨骨折。來自省立醫院神經外科的陳昱博士緊急趕往手術室,在克服了血源供應緊張,開顱器械不足,手術相關設備陳舊的難關后,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成功完成山南市神經外科歷史上第一例后顱凹開顱手術。術后,董磊向陳昱博士等一行醫護人員獻上了潔白的哈達,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手術的成功完成也標志著山南市神經外科技術已經達到了國內地市級神經外科的診療水平。
傳幫帶,從輸血到造血
醫院的發展,關鍵在于醫療人才的培養。在黨中央和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更加注重對本地化人才的培養。安徽省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徐瑞蕓,手術室李成太,ICU秦玉榮,超聲科張敬安、李衛虹,信息中心屠強,總務處鄧海濱等一批批省立醫院的各科室專家踴躍報名,主動奔赴雪域高原。
到達山南后,專家們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種種不適,積極、誠摯的與當地科室進行溝通對接,圍繞西藏自治區“三甲”醫院評審細則,在原有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并創新推行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將安徽省立醫院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醫學服務模式以及百年省醫的醫院文化引入到山南市人民醫院。從“輸血到造血”,組團式援藏與過去援藏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要為當地醫院留下先進的醫療技術,培養出專業的醫療人才。在完成“三甲”創建工作的基礎上,安徽省立醫院的專家們堅持“四個指定”帶教方法,言傳身教,利用休息時間針對醫院亟需的技術認真準備相關培訓課件,手把手操作、帶教、演示,讓對口科室學員們進一步熟悉學科相關技術,提高他們對部分疑難重癥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能力,全面提升了對口科室醫護人員及醫院管理人員的服務水平。
西藏是有高度的地方,高陽流金。一批批援藏的安徽省立醫院專家們將繼續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孔繁森精神”和新的“時代精神”,與山南市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一起持續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使得醫學的仁術大愛在山南傳承綿延不息,用辛勤的汗水和努力鑄就高原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