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發布。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互聯網領域最新學術研究成果,進一步凸顯了大會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的平臺作用。

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由《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兩本報告組成。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
對全球互聯網發展情況作了全領域、全景式梳理研究,全面展現全球互聯網發展現狀和趨勢,系統總結世界主要大國和新興經濟體的互聯網發展狀況和發展特點,是全球互聯網發展狀況的“小百科全書”。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
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回顧,對我國互聯網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是互聯網治理中國經驗的系統展現。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對全國各省市區互聯網發展狀況進行了評估。評估指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互聯網應用、網絡安全、網絡管理共6項指標。安徽位列第11位。

基礎設施方面,總體上,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和投資力度呈正相關,部分地區趕超勢頭明顯。其中,貴州、湖北、山西等地積極建設數據中心(IDC),打造新型基礎設施,為互聯網發展奠定堅實的設施基礎。
創新能力方面,報告指出,全國各地開始將網絡信息技術創新作為推動地方創新發展的關鍵抓手,北京、上海等地開始利用人才技術優勢,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全國各地普遍將電子商務、共享經濟作為發展重點,電子商務產業地區差異相對較小,領先地區重在創新模式、培育特色、擴大規模、走向國際。
互聯網應用方面,各地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使用度日益提升,呈現出個人應用多元化、企業應用深度化、政府應用高效化特點。
網絡安全方面,各地網絡安全意識和保障力度有了明顯提升。其中,江蘇、湖北等地積極開設網絡安全學院,加大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力度,具備較大發展潛力。
網絡管理方面,各地按照中央統一要求,積極推動省、市兩級網信管理機構建設,把屬地管理責任落到實處。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楊樹楨表示,未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將從加速普及轉向質量提升,人工智能將成為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藍海”,內容付費將成為互聯網媒體盈利增長新熱點,數字經濟發展方興未艾,應抓住新一輪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
楊樹楨指出,《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互聯網發展情況進行全面回顧,是互聯網治理中國經驗的系統展示。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牽頭編寫,中國信通院、工信部電子一所、工信部安全中心、國家信息中心、賽迪智庫、中國互聯網網絡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信院和互聯網實驗室等10余家智庫機構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