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今年以來,我省突出抓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全面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促進水生態環境修復,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據了解,我省壓實水質改善責任,省市縣層層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加強化工企業污染防治,對化工企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情況進行全面“體檢”。加強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完成全省117個畜禽養殖禁養區的劃定,搬遷、關閉2000多個養殖場和小區。推動種植業清潔生產,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強船舶碼頭污染防治,推進全省船型標準化,“十三五”以來,全省已拆改完工老舊運輸船舶1400余艘,1800余艘船舶完成了生活污水處理或接收設備改造。
在促進水生態環境修復上,我省深入開展8個國家和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15個水環境優美鄉村試點建設。完善生態保護規劃條例,劃定林業生態保護紅線,公布全省四條林業生態保護紅線。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全省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達到28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8個。
在加強水資源保護方面,我省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將“十三五”時期的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分解到縣。全面推進落實河長制,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大部分縣鄉還將河長制延伸到村。 2017年8月,《安徽省湖泊管理條例》通過,在全國率先將“湖泊實行河長制管理”寫入地方性法規。
同時,我省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出臺《安徽省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將水源保護的區域從城鎮擴展到農村地區,加強備用水源建設。大力推進節水減排,落實《安徽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2016-2020年)》,分區域提出了“十三五”節水措施;以火電、鋼鐵、紡織染整、造紙、石油煉制等高耗水行業為重點,實施百家企業節水行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