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北市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窗口工作人員向辦事群眾介紹工商登記全程網上辦理系統。工商登記全程網上辦事系統上線后,企業網上登記“一次不跑”和線下登記“只跑一次”成為現實。通訊員 李鑫 李穎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今年以來,我省把“放管服”改革作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牛鼻子”,敢于“刀刃向內、破字當頭”,加大放權力度,提高審批效能,讓“放”的效果持續顯現、“管”的制度不斷健全、“服”的體系逐步完善,用政府權力的“減法”、管理服務的“加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乘法”。
敢于“放”,掃除妨礙創業創新的制度羈絆
合肥的譚守臣沒想到現在這么順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 “我的工作內容就是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流程優化報告,不需要固定經營場所。但過去的注冊登記對住所制度有嚴格要求。 ”他說,住宅不能作為企業住所,一個地址只能登記一家企業,要提供住所權屬證明、使用證明等材料……這成為阻礙他拿到營業執照的門檻。
今年10月啟動實施的簡化住所登記制度改革,為譚守臣帶來希望。這項改革允許住宅作為住所登記使用,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申請人只要提交一份“承諾書”,就可以替代過去繁瑣的住所使用證明材料,大幅度減少了登記手續。 11月15日,譚守臣從工商部門順利地拿到了營業執照。
簡手續,降門檻,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當頭炮、先手棋,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簡政放權。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相信今后我們經商興業會越來越便捷,創新創業的制度羈絆會越來越少、環境會越來越好。 ”合肥趣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海軍說。
多證合一、簡易注銷、簡化住所登記手續……按照能整合的盡量整合、能簡化的盡量簡化、該減掉的堅決減掉的原則,我省不斷為企業“松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今年以來,我省平均每個月新登記企業超過1.8萬戶,是改革前的3.7倍,截至10月底,全省市場主體數量突破370萬戶,同比增長18.28%。 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商事制度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和政務服務體系,大幅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進一步優化市場交易環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
加強“管”,促進企業依法規范誠信經營
該放的權放足了,該管的事也要管到位。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開、減得更多。 “過去,我們重審批輕監管,現在則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寬進嚴管,企業一旦違規就要付出沉重代價,以此倒逼市場主體依法規范經營。 ”天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緯東表示。
11月14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安徽)正式通過國家工商總局驗收,為我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目前,這項系統已具備“多證合一”“雙告知”推送和信息歸集公示、風險預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合懲戒以及簡易注銷等功能,形成了完整的事中事后監管閉環。
“按照全國建設‘一張網’的要求,我們大力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推進企業信息數據歸集、信用監管、協同監管,實現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的‘一網歸集’,目前共歸集數據2318萬條。 ”省工商局企業監管處負責人邢云峰說,系統強化信用約束,構建了市場主體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省累計有近20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人員,加大曝光力度——“雙隨機、一公開”這項創新制度正在全面推開,實現“一次抽查、全面體檢、綜合會診”,最大程度減少監管活動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減輕企業負擔。目前,全省累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864批次,其中跨部門聯合檢查171批次,覆蓋工商、質監、食藥、稅務等46個部門,共完成檢查企業3.07萬戶,檢查結果全部向社會公示。
年檢改年報、巡查改抽查、經營異常名錄、“黑名單”管理、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我省堅持問題導向,以破除重復檢查、任性執法痼疾為切入口,一系列真招實措落地生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嚴管”框架基本確定,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逐步形成。
優化“服”,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高地”
放活、管好的目的在于促進更多企業快速落地、更好成長。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這需要政府“扶上馬、送一程”,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幫助中小微企業走好發展“最初一百米”。
“互聯網+政務服務”按下優化服務的“快進鍵”。 11月27日,天長市仁和集鎮的李詩榮收到了一件特殊的EMS快遞。打開一看,原來是天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寄來的“天長市核金電子廠”的營業執照。“網上最近宣傳最多跑一趟就能辦到照,我是一趟都沒跑,通過網上辦理就領到照了。 ”他說,有了營業執照,就可以開門做買賣了,第二天就簽訂了一份上百萬元的電子元器件加工承攬合同。
優化服務,線上緊鑼密鼓,線下也扎實推進。 6月以來,省政務服務中心主動深化改革創新,大力推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到9月底,省政務服務中心共辦理“最多跑一次”事項87.3萬件,同期占比91%。預計到今年底,省政務服務中心基本實現群眾和企業到中心窗口辦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明年上半年,全面實現“最多跑一次”目標。
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是“放管服”改革的攻堅戰,也是優化服務的具體表現。為此,我省啟動實施了“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持續優服務、穩增長、促轉型,通過精準推送創業培訓、財稅金融、人力資源、項目建設等相關政策和信息,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以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幫助企業走好發展的“最先一公里”。
截至目前,5100多名機關干部走進上萬家企業,集中宣講658場,舉辦要素對接會1136場,達成各類協議7883個、涉及金額437.06億元,收集問題5900多條,逐一分解辦理,幫企業降成本逾16億元,及時了解新設企業存活度、政策獲得感和發展阻點難點等情況,及時歸集研判,為政府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有益參考。
記者手記
讓更多的市場主體愉快創業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任務,社會重視、企業關注、群眾期盼。其最終成效,要以是否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來檢驗。
在全國率先推行四級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創新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快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近年來,我省狠抓政策配套和督促落實,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多措并舉完善監管,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最大限度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3.87萬戶,同比增長20.59%。
當前,“放管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握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向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把該放的權力堅決放掉、該管的事切實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努力把安徽建成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讓各類市場主體在江淮大地創業愉快、興業愉快、發展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