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透析一直被認為是治不起的窮根病,一年的治療費用10萬元左右,一些患者也因此返貧,生活困難。
趙某義是定遠縣藕塘鎮南店村大葉組的農民,今年37歲,不幸患上了慢性腎衰竭,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2017年一年來,趙某義在定遠縣總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共透析152次,全年花去醫藥費用79200元。結算費用時,他大吃一驚,新農合補償了64900元,大病保險補償5580元,民政救助7920元,個人最后自付僅為800元,補償比高達98.9%。
這么少的費用,在以前趙某義是不敢想象的,他遇上了好政策,我省出臺的《關于健康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看病就醫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建立了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五重綜合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351”政府兜底和“180”補充醫保之間無縫銜接、協同保障。按照這個政策,趙發義的醫療費用全部由政府兜底。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獲悉,近年來,我省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據統計,我省貧困人口2017年住院綜合醫保補償54.69億元,住院平均實際補償比例高達93.03%,較普通參;颊咛岣呓30個百分點;慢病門診實際報銷比例超過95%。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免繳個人參合參保費用,財政每年代繳約4.6億元。
據悉,我省著力構建“保、治、防、提”協同發力的政策體系,努力將健康脫貧工程做穩做實。堅持“保”為重點,綜合醫保兜底線,為貧困人口提供超常規的一站式全面兜底保障,大幅降低個人就醫費用支出。實行“脫貧不脫政策”,已脫貧人口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享受醫保政府兜底政策。
堅持“治”為關鍵,分類救治減存量。對貧困患者實行分片聯系到戶到人,縣鄉醫療機構設置專門的健康脫貧病房,提供綠色就醫通道和精準救治服務。組織對貧困人口所患15種大病進行集中救治。省級成立了22個大病專項救治專家指導組,確定131家定點醫療機構,明確了臨床路徑和按病種收(付)費標準,逐一制訂診療方案,逐人建立救治臺賬。
堅持“防”為根本,強化預防控增量。我省30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了全覆蓋,實行分類健康干預,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體檢、預約轉診等服務。對貧困人口所患的45種常見慢性病、特殊慢性病進行統一管理。
堅持“提”為支撐,增強能力補短板。項目、資金優先安排貧困地區,同時爭取世行貸款和開發性金融支持,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我省31個貧困縣均建立縣域醫共體,與三級醫院建立醫聯體關系,開通遠程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