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日前在黃山市舉行,黃山風景區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氣象公園試點。
國家氣象公園究竟什么樣?
——以氣象旅游資源為主體,具有生態保護、觀賞游覽、科學及文化研究等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國家公園”,強調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前,我國已開辟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體系類型,但針對氣象氣候資源的保護體系仍是空白。
2009年,青海省氣象局研究員德力格爾發表《試論開發氣象景觀資源開辟“氣象公園”》,首次提出了國家氣象公園的概念。此后,國內眾多學者致力于構建國家氣象公園技術理論體系,不斷推動國家氣象公園從理論變為現實。
國家氣象公園究竟什么樣?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秘書長屈雅介紹說,“氣象公園”以氣象旅游資源為主體(包括天氣景觀資源、氣候環境資源、人文氣象資源),具有生態保護、觀賞游覽、科學及文化研究等功能,并且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特定空間地域。
日前舉行的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上,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副會長李海勝介紹,氣象要素是生態系統的影響者,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也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國家氣象公園為載體,開展自然環境教育,可以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氣候、了解氣候,提高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認知,進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
李海勝認為,氣象資源是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絢麗多彩的氣象景觀、豐富多樣的氣候環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燦爛氣象文化,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通過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將無形的氣象現象變成可利用的有形資源,延伸氣象服務鏈條,發掘更高質量的氣象旅游資源,可以最大化地發揮氣象旅游資源的生態價值、科學價值、科普價值以及經濟社會價值,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氣象公園試點為何鎖定黃山?
——從倡議者、探索者到踐行者,具備率先試點建設國家氣象公園的優勢
德力格爾研究員認為,我國地域遼闊,氣象千差萬別,國家氣象公園試點應突出其典型性和代表性,體現地域和氣候特點。
據屈雅介紹,選擇黃山為全國首家試點國家氣象公園,主要基于黃山作為全國知名的山岳型景區,其氣象旅游資源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價值,也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
黃山風景區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其中“云海”和“冬雪”就是典型的氣象景觀。黃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232天、降水量2370毫米,年平均氣溫8.1攝氏度,森林覆蓋率98.29%,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國家Ⅰ級,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氣象景觀資源的豐富多樣性。
據黃山風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山云海年平均出現次數多達224次,佛光年平均出現次數多達42次。日出、晚霞、云海、佛光、雨凇、霧凇、冬雪等10多種氣象景觀交相輝映、各得其趣,共同繪就黃山人間仙境般的壯麗畫卷。 2012年,黃山首次提出創建黃山氣象公園的設想,此次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必將為新時代美麗黃山保護發展注入新活力、展示新魅力、增添新動力。
從倡議者、探索者到踐行者,從豐富的氣象景觀到完備的旅游體系,黃山風景區率先試點建設國家氣象公園基礎較好、優勢明顯。省氣象局副局長汪克付表示,近年來,安徽以黃山為依托,率先打造了全國首個山岳型旅游氣象服務示范區,國家氣象公園的試點建設將使以往以防災減災為核心的旅游公共安全氣象服務進一步向旅游資源的保護、發掘和利用延伸。未來氣象局將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合作機制,支持黃山從天氣景觀監測、成因分析及預報研究、氣象旅游資源普查與評價、旅游氣象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快推進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
黃山氣象公園試點該怎樣推進?
——講好氣象故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國家氣象公園建設體系
“建設國家氣象公園,重點是講好氣象故事。 ”德力格爾研究員認為,把優秀的古老氣象文化應用于公園創意中,以古老的人文情懷和智慧,詮釋氣象景觀,表述氣象過程,使氣象公園成為了解、品味、體驗中國古老氣象、山水、冰雪文化的載體。
“氣象氣候與旅游關系密切,旅游受氣象氣候的影響僅次于農業。”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吳普說,氣象氣候景觀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國家旅游局出臺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準中,將天象與氣候景觀列為8個資源大類之一。在當前旅游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背景下,氣象條件由原來僅作為旅游景觀成因或旅游活動支撐的“背景”走向前臺,從旅游“元素”轉變為旅游“要素”,成為目的地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吳普認為,黃山試點建設國家氣象公園,一要創新體制機制。市里和景區的氣象、旅游部門要建立節假日氣象信息共享發布機制,將氣象服務與旅游產業運行有機融合;二要開發氣象旅游產品。氣象包羅萬千,氣象旅游產品可涵蓋古代氣象文明,基本天氣知識,人與氣候環境的適應,氣候變化,低碳、節能、減排,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從旅游的角度增強體驗性,寓教于游;三要發展氣象經濟、氣象產業。德國經濟學家施瓦茨指出,天氣在全球80%的經濟活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旅游本身是低碳產業,可結合氣候變化,建立旅游碳排放交易市場。
國家氣象局減災司章建成處長建議,黃山試點建設國家氣象公園,要通過試點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國家氣象公園相關的技術及管理體系;在試點的過程中要廣泛合作,匯聚各方資源,博采眾長,找到利益共贏點,共同推動試點建設工作;要勇于創新、勤于探索,既要汲取相類似的自然保護體系建設經驗,又要開拓思路、開闊思維,做出氣象特色。
黃山管委會規劃土地處負責人表示,黃山風景區將以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為契機,謀劃高山氣象博物館功能建設,逐步完善旅游氣象服務系統,開展氣象景觀資源分類普查,探索氣象旅游資源管理模式,豐富氣象旅游產品,爭取早日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氣象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