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月29日下午,安徽省國土資源工作會議順利召開,省國土廳廳長胡春武回顧2017年全省國土資源的工作,并對新一年的工作任務進行展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成效
2017年,通過去產能工作的推進退出土地1.14萬畝;全年供應住宅用地8.67萬畝,同比增長8.9%。32個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內流轉,增收54.9億元。國家、省級貧困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1.44萬畝。
提前完成7393萬畝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城市周邊劃定保護比例由38.75%上升到55.28%,組織補充耕地指標交易1.26萬畝,新增耕地15.5萬畝,連續19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203個“三線三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竣工,集中清理29個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疊的礦業權。
三大改革不斷深化
2017年,省國土廳不斷推進農村土地制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及“放管服”三大改革。首宗19.55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功掛牌出讓;共征收26個村民組、1212.7畝集體土地。105個縣(市、區)接入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全省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書240萬本,證明220萬份。打造“四最”營商環境,111個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多管齊下提升管理水平
省國土廳推進法治國土建設,辦理行政復議案件231件、應訴案件39件、清理規范性文件919件,制止違法違規用地1458宗,制止率高達90.4%。
投入3700萬元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初步建成三大系統:地質災害三維信息平臺、在線監測預警、應急指揮處置。建設國土資源市場信用體系,征集錄入信息近8000條,公開懲戒信息近2000條。
樹立2018年新目標
胡春武提出新一年,省國土資源工作的新任務、新目標。安徽省將建設高標準農田400萬畝以上,新提交大中型礦產地8處。2018年,保障全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率不低于4.85%。
推動發展高質量,支持省屬“三煤一鋼”企業去產能,推進“三重一創”建設。推進國土資源綠色發展,完善耕地保護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