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2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我省職稱制度改革的政策亮點進行解讀。據了解,這次職稱制度改革是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三十年來的首次重大改革,因涉及全省320萬專業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而受到廣泛關注。
三十年來首次重大改革
12月11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兑庖姟愤明確了包括健全職稱制度體系、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創新職稱評價機制、加強職稱評審工作管理、促進職稱評價與人才培養使用有機結合等5個方面、18項改革任務。
“我省現行職稱制度是在1986年以來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據發布人、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仁介紹,我國的職稱制度經歷了建國后至“文革”前的技術職務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1986年以來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等不同階段,改革的目的和初衷,就是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取消職稱外語和計算機門檻論文不再“一刀切”
取消職稱外語和計算機門檻是此次職稱制度改革中最受關注的一項舉措。改革后,職稱外語和計算機考試成績不再作為申報評審職稱的必要條件,可根據專業技術人員需求,一次性折算登記繼續教育學時。
另外,論文也不再“一刀切”。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
側重考察工作實績為特殊人才開辟“綠色通道”
為鼓勵人才扎根基層,除了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外,我省還將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對農業、林業、水利和醫療衛生系統在鄉鎮基層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探索建立高級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職稱評聘制度。
同時,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吸引更多優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國內急需緊缺人才到我省創新創業。根據這些人才的特殊身份、經歷,制定相應評價標準,放寬資歷、年限、繼續教育學時等條件限制,簡化程序,成立專門的考核評議委員會,經兩名同專業領域正高級職稱專家推薦,就可獲得高級職稱。
下放職稱評審權部分用人單位可自主評審
根據人才分布及行業發展狀況,我省將向合肥、蕪湖、蚌埠下放本市衛生系列副高級、向宿州下放本市農業系列副高級以下、向安慶下放本市藝術系列副高級以下、向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放醫療衛生系列公共衛生類副高級職稱評審權。
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在省高等學校開展教師系列正高級以下、實驗系列副高級以下職稱自主評審,在安徽省立醫院、安徽醫科大學所屬醫院和安徽中醫藥大學所屬醫院開展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在省農業科學院開展自然科研系列農業科研專業正高級以下職稱自主評審。
為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亂,我省還配套系列監管政策,如評委會組織管理辦法、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自主評審指導意見等,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
對學術造假實行“一票否決”
此次職稱制度改革突出以德為先評價標準,申報職稱須簽署誠信承諾書,加大對違背誠信承諾、弄虛作假的申報人的懲處力度。對品德有問題的實行“零容忍”,對學術造假實行“一票否決”,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予以撤銷,同時提請有關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且五年內禁報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