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標準不搞“一刀切”、評價方式避免“單一化”、評審權限合理下放……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放活”“盤活”“激活”“用活”人才,打破專業技術人才的“天花板”。

論文和科研成果是應用型人才評職稱時經常遇到的難題。此次《實施意見》明確,要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突出創新能力、各有側重、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標準。
對在艱苦邊遠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
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理論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
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試驗示范方案、設計文件、教案課件、病歷、創作成果、展覽、收藏證書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
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民辦機構或者自由職業者如何參評職稱?《實施意見》提出拓展職稱評價范圍,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民辦機構專業技術人才與公立機構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等方面一視同仁。
同時,各類企事業單位中經批準離崗創業或兼職的專技人才,3年內可在原單位按規定正常申報職稱,離崗創業或兼職期間取得的科技開發或轉化成果,可作為其職稱評聘的依據。
破除身份限制,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符合評審條件的,可申報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資格。在皖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我省頒發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居留許可證的外籍人才,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
在軍隊擔任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取得國家承認的專業技術資格(含軍隊非現役文職人員),轉業到地方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可按照相關規定確認換發我省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實施意見》提出,對不同類別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
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注重評價其原創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能力、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等;
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和社會評價,注重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及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
科技管理服務和實驗技術人才注重同行認可,重點評價考核其工作績效;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才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重點評價其在推動理論創新、傳承文明、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能力貢獻,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現實問題、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支撐的能力和業績;
教育教學人才以業內認可為主,注重對教師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水平、學術水平能力、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服務效益等綜合評價,同時根據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不同崗位教師確定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權重;
醫療衛生人才重在同行認可和社會效益,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療衛生人才重點考察其臨床醫療醫技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人才重點考察其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監測等能力;
社會工作人才注重社會和業內專業評價,突出其應用性、操作性,將其在從事社會工作有關實務教學、實務督導、實務研究、實務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為重要條件和依據,重點評價其發現、回應人民群眾緊迫的社會服務需求的專業能力,突出考核專業服務成效。
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逐步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在合肥、蕪湖、蚌埠市先行開展本市所屬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系列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在宿州市先行開展本市農業系列副高級以下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在安慶市先行開展本市藝術系列副高級以下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在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先行開展全省醫療衛生系列公共衛生類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
在省高等學校開展教師系列正高級以下、實驗系列副高級以下專業技術資格自主評審;在安徽省立醫院、安徽醫科大學所屬醫院和安徽中醫藥大學所屬醫院先行開展醫療衛生系列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自主評審;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先行開展自然科研系列農業科研專業正高級以下專業技術資格自主評審。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在已設高級評審委員會的省屬企業中,適時擴大相關專業的評審面,增設相關專業的高級職稱評審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