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舉辦省“兩會”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科技廳對近五年來安徽省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做法進行總結。會上,廳長宛曉春表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
在過去的五年中,安徽省創新能力有了較快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475.1億元,較2012年增長68.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97%,比2012年提高0.33個百分點。
高投入也帶來了高回報,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是,2017年全省申請發明專利及獲授權發明專利均較2012年增長3倍以上,居中部地區首位。此外,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成交額等方面我省也居全國前列。
最令安徽人自豪的是,我省的專家學者們在過去五年里創造了不少“大新聞”。熱核聚變、量子通信、鐵基超導……這一系列重大成果讓安徽不斷躍上科學界的頭條。安徽人的驕傲——“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還入選了2017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獲得學界無數大牛的點贊。
這背后,則是這五年里我省科技活動人員從10.3萬到37.4萬人的增加,是115個得到省政府扶持的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是32名“兩院”院士、209家院士工作站和3000多名引進的各類高端人才。今后,安徽還將繼續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人才引進模式,以參股支持等方式調動人才積極性,并多途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為解決我省科技創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未來幾年里,安徽在繼續支持合蕪蚌這一創新“龍頭”的同時,還將實行“補短板”、“抓支撐”、“抓扶貧”的舉措,在目前科技創新能力還較薄弱的地區建設一批創新型城市,同時將科技創新的成果更多地帶去貧困地區,解決扶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