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道 今年2月,合肥市與安徽大學合作課題啟動招標,其中一個重大課題就是推進產教融合路徑與對策研究。企業與學校合作在我省將迎來“黃金時代”。日前,我省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實現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
打造一批“江淮工匠”培養基地
據了解,目前我省各地已經有不少企業與學校達成了相關合作并且成立職業教育聯盟。例如在亳州,亳州學院已與古井集團等企事業單位達成了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共用協議。
意見提出,將產教融合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支持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重點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職業教育基地。支持皖北、皖南和大別山區統籌中高職發展,打造一批“江淮工匠”培養基地。
學生生產性實習要保障合理報酬
意見提出,要為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主體作用,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共建兼具生產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鼓勵省內企業與職業學校開展緊缺工種技能人才定向培養合作,企業所在地人民政府對定向培養費用給予補助。
同時,支持各市依托學校建設行業或區域性實訓基地,探索通過購買服務、落實稅收政策等方式,鼓勵企業更多接收學生實習。推進實習實訓規范化,保障學生享有獲得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落實企業職工培訓制度,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
支持職校實訓工廠向中小學開放
企業提供服務,高校也要提供相應的應需人才。意見提出,實踐得從娃娃抓起,各地可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支持學校聘請勞動模范和高技術技能人才兼職授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支持職業學校和公共實訓基地的實習車間、實訓工廠向中小學生開放。
在有條件的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實施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鼓勵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設立流動崗位吸引企業技術人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面向企業聘用高層次專業人員、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推動探索高等學校和行業企業課程學分轉換互認,允許和鼓勵高等學校向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購買創新創業、前沿技術課程和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