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家住合肥博澳麗苑小區的李阿姨多了一項過年“節目”——乘坐統一的大巴去合肥小團山香草農莊過會員日,不僅可以在山莊內吃一頓農家飯,還可以以會員價購買土雞蛋。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像李阿姨這樣的傳統家庭主婦,開始習慣告別傳統逛商超的消費模式,適應起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生活。但據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安徽今年還將有48個商業項目迎來開業。這是市場繁榮的必然結果,還是對于社會資源的過度占用?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記者在市場中尋找著答案……
消費新模式:不出村即可買家電
今年農歷新年,對于家住銅陵市順安鎮的李平來說可謂“雙喜臨門”,常年在外打工的他準備在這個新年迎娶新娘過門。要是在往年,家里購買大件的彩電、冰箱等,肯定得一家人專門去銅陵市市中心的大型商場去選購,而今年,自從村里開設了農村淘寶服務站,家人在他回家之前,已托信得過的“村小二”在網站上選購好了他們結婚所需要的大件商品,和商超一樣的商品直接送貨上門。
“越來越喜歡現在這種生活”,也算是網絡購物達人的李阿姨說起網絡購物頭頭是道,之前專門購買了智能手機,下載了拼多多、淘寶、天貓、京東等購物軟件。在她的帶領下,小區內不少退休在家的阿姨們也都開始加入各種網拼,成為各類店家的會員。享受各種會員福利,已經成為李阿姨樂此不疲的晚年生活的內容之一。
在實體經濟轉型,電商流量紅利消失之后,這種線上線下融合升級的“新零售”模式,已經在將“人、貨、場”等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新分配。“打開手機,即可搜索到你想要購買的商品或者是消費的商店,你還會像以前那樣花時間去一家家逛商場么?”昨日,在黃山路1912街區,面對記者的訪問,正在淘寶付錢買單的某位女士這樣反問。
市場老問題:常去的商超又關了一家
有了網購之后,市民就不再需要逛商場了么?也有自己網店的安徽米多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孔磊說出了他的觀感,即使網絡購物再方便,現場品嘗自己準備購買的食品,試穿自己想買的衣服……還是人們的生活需要,這個需求無可替代,但問題是,現在那么多商超都能滿足消費者一體化的購買需求么?
“在省城合肥,說到某某商場突然關門走人,大家應該習以為常了吧。”一直在淮河路步行街附近做生意的楊老板這樣告訴記者:“就算步行街人氣再旺,里面的店家也是一茬接一茬換,更何況其他區域的商場,沒有好的商品和經營模式,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結果。”
“就以緊鄰淮河路步行街不遠處的時尚1983購物美食廣場為例。”老楊說:“老合肥人以前夏天都愛去這里納涼購物——原來的綠都商城的負一層,但之后因為環境、設備的落后等等,即使位處合肥老黃金街區,也無法逃脫倒閉的命運,去年,說是時尚1983購物美食廣場正式入駐,對綠都商城負一層進行重新改造招商,可到現在還沒有開業的消息,估計又沒戲了。”
市民的困惑:倒閉的商超誰來管?
倒閉的商超,就沒有人來管么?家住博澳麗苑小區的李阿姨憤憤不平地說:“之前購買這個小區,就沖著沃爾瑪能在家門口,購買東西方便,可沃爾瑪關門之后,這個大型的商業綜合體就成了荒樓,還荒了幾年,開發商沒有說法,政府相關部門也不來管。”
“開業時候人氣很旺,而后期經營狀況與開業相比是大相徑庭。”家住溫馨家園小區的居民汪楊說:“寧國路星光天地商場2014年開業,不到一年時間不少商戶撤場,負一層的超市從華聯換成了樂購,現在商場里基本上都是課外輔導機構,還有一些雜牌的小吃店,F在的星光天地已經不能算是商業綜合體了,樓里十分空蕩。”
綜合型商場和家電賣場在節假日期間的“存在感”越來越減弱,來自合肥市商務局春節期間監測的數據顯示,合肥市重點監測的7家大型綜合商場實際銷售額1.94億元,同比下降1.18%,合肥市重點監測的4家家電賣場銷售1386.48萬元,同比下降1%。但綜合體商業街等注重體驗的“一站式”消費受到青睞。
今年的格局:預計要加48個商業項目
安徽商業今年蓬勃發展依然勢頭不減。據專業機構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預計將有48個商業項目(單個商業面積在3萬㎡以上)迎來開業,商業新增總體量近425萬m2,相比2017年安徽只有20個商業項目的開業量,2018年將迎來商業供應量的一個小高峰。合肥濱湖銀泰城、合肥恒大中心、合肥濱湖萬達新天地、淮南新城吾悅廣場、淮南山南萬達廣場、宣城萬達廣場等項目都引人關注。
從單個項目的商業體量看,2018年安徽預計開業項目商業體量在10萬㎡以上的有20個,其中合肥就有8個。2018年商業體量最大的項目是阜陽高速時代城,商業面積約21萬m2。商業體量在5~10萬m2的項目同樣也是20個,5萬m2以下的商業項目僅有8個,總體來看,2018年安徽擬開業新項目的商業體量有“大”趨勢。
從城市商業開發總量上來看,合肥以16個擬開業商業項目一馬當先,占據了2018年安徽全省擬開業項目總數量的三分之一,在商業體量上合肥同樣占據著安徽全省2018年新增商業總體量的三分之一。與合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徽其他城市的擬開業商業項目均未超過5個。
專家的診脈:我省商業還需要培養期
“盡管線上零售模式對于實體商業的沖擊比較強,近年來,更多網店陸續又回到了實體商業,開始做線下實體店,為的是讓消費者有一個能享受購物愉悅的場所。從合肥近幾年和未來的發展看,整個合肥市的人口增長能夠支撐商業綜合體的發展。”省城資深商業項目“操盤手”王輝認為,在他看來安徽市場商業競爭雖然激烈,但好的項目其實還是有限,且各城市發展不均衡,對于有實力、有能力的開發商來說,還是能夠脫穎而出的。安徽即將入市的項目看似總量大,但其中有能力、有實力的開發商較少,做購物中心從拿地、定位、開發建設再到招商,整個流程非常復雜,對企業自身和人才要求較高。其中,50%~60%的開發商都是被動拿地,因為很多開發商在拿地時是綜合性用地,被要求必須有部分地塊做持有的商業,所以不得已為之。最終,真正能做好的項目不超過3成。
“安徽未來的發展特點是,三四線城市商業短缺,開發商進入還需要較長的培養周期。”王輝認為,省內經濟、教育等資源主要聚集在合肥、蕪湖、安慶、阜陽等城市,其他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培養起來相對較困難,對于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他們需要的是既能購買生活所需,又能滿足精神需求的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