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道 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正式開播,在2月21日播出的以“宴”為主題的節目中,蕪湖美食繼蝦籽面亮相《舌尖2》后,再次登上熒屏,“水八仙”、“葫蘆鴨”等名菜又開啟了新一輪對味蕾的“挑逗”。昨日記者聯系上在節目中出鏡的蕪湖市餐飲協會秘書長童春年,聽他講述美食背后的故事。
拍攝蕪湖美食時間跨度達半年
《舌尖3》第三集的主題是“宴”,在這期節目中,有關蕪湖美食的內容占據了近10分鐘的時間,圍繞蕪湖一位武術大師的生日宴會展開,“時間看起來不長,但是耗費了攝制組和蕪湖眾多大廚的心血。”童春年說,其中既有攝制組的匠心和精益求精,也不乏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在童春年的記憶中,這場“美食尋味記”從2017年的盛夏開始:時年7月,他接到攝制組的電話,對方向他詳細打聽了蕪湖美食的情況;8月來到蕪湖與他當面商議,并四處走訪啟動籌拍工作;10月攝制組再至蕪湖開拍武術大師的生日宴;11月前往蕪湖街頭補充取景,“銀杏大道”由此入鏡;12月童春年赴京進行棚拍,完成后期制作。
看完播出的節目,童春年表示,短短的蕪湖片段,能夠呈現這么多的內容,他覺得很不容易,“亮相的幾道菜,每道的制作至少都要三個小時。”
宴席菜單開始沒有被導演相中
“拍攝前,主題已確定是宴席,但菜單怎么選讓我們傷腦筋。”童春年說,導演強調菜單不僅要反映地域特色食材,另外要去掉奢華保持傳統,自己和其他名廚確定的菜單,開始沒有被導演一眼相中,眾人只能反復琢磨,甚至拿出早年拍過的菜肴照片,邊進行講解邊向節目組推薦。
經過多次商議,最終26道菜上了生日宴菜單,其中就有《舌尖3》著重拍攝的“水八仙”和“八寶葫蘆鴨”。童春年介紹說,節目組對“水八仙”特別滿意,其實這道菜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烹飪手法上則是各有千秋,此前自己考慮到蕪湖地處沿江,水產品豐富,想推薦全魚宴,最后征服節目組的卻是符合江南特色、同時又討口彩的“水八仙”。
除了水八仙,說到蕪湖美食,鴨子是無法避免的心頭好。蕪湖的各式烤鴨遍布大街小巷,作為家宴的重頭戲,童春年做起了“八寶葫蘆鴨”。在快節奏速食文化當道的今天,八寶鴨作為一門極其考驗烹飪技藝的菜肴,也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尷尬境地。
幕后故事
“八寶葫蘆鴨”差點就落選了
展現在熒屏上的“葫蘆鴨”讓人垂涎欲滴,但童春年笑稱,這道“葫蘆鴨”差點就被“否決”了。原因說來也有趣,節目組將之前拍攝過的“三套鴨”和“葫蘆鴨”記混了,生怕同一檔節目出現重復菜肴,最后調片回看,確定不重復才將其放進了拍攝計劃。
令童春年遺憾的是,當時雖然拍攝了“葫蘆鴨”整個制鴨過程,但是剔骨的環節卻被剪掉。 “其實那特別能反映制作的技藝,也是需要傳承的。 ”童春年還說,除了“水八仙”和“葫蘆鴨”,攝制組在蕪湖還拍攝了很多其他美食,由于時長和主題的關系,節目中并沒有完整的呈現,從蕪湖人的角度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新詞解讀
“和味”是一種什么樣的味道
在這一季和蕪湖有關的《舌尖3》中,有一個詞語被反復提及,那就是“和味”,到底什么叫“和味”呢?節目組有旁白,童春年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覺得就蕪湖美食來說,具有包容四方和改進創新的特點,也就是“甜不過江浙、咸不過京魯、辣不過川湘、淡不過閩粵。”正是因為這樣,蕪湖的美食總是恰到好處,不斷地改進味道以迎合四面八方來客的口味。
臨江塔、蕪湖六郎、赭山公園、鐵山賓館、鏡湖、星隆國際城的涼粉……在《舌尖3》里,不僅聽到了蕪湖鄉音,還看到了眾多身邊的美景美食。當它們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熒幕上時,似乎就凝結成一種濃濃的鄉情。如同節目解說詞中所說“家宴,是我們歸回又出發的地方”,其實家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