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以及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我省大數據人才培養和新工科建設在國家戰略布局中得到重點支持。其中,合肥學院獲批經濟工程專業,是國家首次設置的目錄外新專業,全國僅合肥學院一所高校獲批設置此專業。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我省本次共有33所本科高校(含獨立學院)獲批93個本科專業,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九。記者從省教育廳高教處了解到,本次獲批專業中,理學和工學專業共45個,占48.4%,大部分是支撐安徽產業轉型和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的急需專業,如經濟工程、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其中,有14所高校獲批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二;有10所高校13個項目獲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立項數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八。
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加大對高校的引導、支持力度,引導高校重點建設一批服務我省重大支柱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新工科專業。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正在成為日益倚重的技術手段,而全國特別是我省大數據人才極其匱乏,本次我省14所高校獲批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將極大緩解大數據人才短缺的壓力。
國家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在多個領域進行重點布局,我省高校在國家重點布局的土木、建筑、水利、海洋類項目群項目中獲批數量居全國第二,在地方一組中獲批數量居全國第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陳初升教授和合肥學院的蔡敬民教授被列為全國指導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教授領銜了“量子信息新工科建設”項目。中科大還將在人工智能和技術醫學等方面開展探索與實踐;我省省屬高校也結合各自發展方向和特色開展研究,如安徽大學將在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安徽工業大學將在智能時代的工科人才協同培養、安徽工程大學將在面向新經濟的地方高校工科專業改造升級、安徽科技學院將在對接產業集群升級改造的新工科專業群建設等方面開展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