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正是桃嶺鄉桃嶺村金桃種植合作社基地紅心獼猴桃豐收的季節,馮紀利正帶著34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忙碌著,采摘果實,裝箱送冷藏室,鋤地施肥。
馮紀利,家住金寨縣桃嶺鄉桃嶺村王樓組,1975年生,自大專(自學本科)畢業一直在上海務工,當過工人,開過飯店,經營過家具廠,干過工程,在外漂泊多年,雖然辛苦,但也積累了一點資本,在外已經有了成熟的生意圈。但家鄉的山山水水一直縈繞在他的夢里,一直有個夢想:“等有條件了,一定要回歸故里,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為提高父老鄉親生活水平盡一份心!”
桃嶺村是桃嶺鄉土壤條件最好,良田最多的村,每年春節回來,看到家鄉那些荒蕪的良田,農村老家留下的一些老人,馮紀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年輕人都拋棄農村,鄉村發展在哪里?鄉村振興在哪里?2014年馮紀利不顧愛人的反對,放棄城市舒適的生活,毅然決然回到家鄉,他多方籌措資金,共投資1000萬元建立了金寨金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本村400多畝的良田,開始了艱難的綠色創業夢。合作社由組建6戶已發展社員超過35戶,成員戶數還在逐年攀升,已帶動周邊農戶400多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基地于2014年完成土地流轉,涉及農戶181戶,流轉費水稻350斤/畝,約450元/畝,年流轉費130950元。2015年開始進行土質改良,2016年春季開始栽苗。主要種植品種為 “東紅”和“皖金”。另還建有30畝的葡萄采摘園。頭三年獼猴桃都不能結果,每年要修枝、施肥、除草,還要防旱澇、雨雪災害,只見投入不見效益,看著大片良田里稀稀拉拉的苗木,大家都在為這個創業青年著急,馮紀利自己也是頂著家人的壓力,把多年在外打拼的血汗錢全部投入到這個合作社,希望這個果園能夠興旺起來,不僅僅是為自己,就想為家鄉打造一片綠色果園,能讓鄉親們荒蕪的土地能變出綠色果實,給他們帶來收益,為美化鄉村環境盡一份力。直至2017年終于有30%的果樹掛果,今年有70%以上的果樹掛果,產果20000斤以上;另外還有30多畝葡萄示范園,已到盛產期,今年實現了銷售額50萬元。
金寨金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本著團結農民,服務農民的原則,用工和園區承包管理主要以貧困戶為主,現在已于34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協議,承諾每戶年收入不低于7000元。在生產過程中按照政府“兩個替代”的原則積極要求自己,并做好宣傳,以自身的優勢服務其他種植戶,不斷創新管理機制、發展模式和利益分配制度,提高了合作社日常運營的效率,提高了決策的科學程度,增加了農民加入合作社和發展合作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真正做到了“利為民所謀”,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為支持這個回鄉創業青年,桃嶺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經常鼓勵他,并在項目上大力支持,幫助園區部分道路已硬化,現在正在對園區中間河道進行整治,已保證園區旱有水澆苗,澇時能及時排水,通過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能保證穩定生產,逐年提高產量。有了政府有力的支持,更加堅定了他干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馮紀利高興的說:“我一定要合作社做到縣域內獼猴桃基地基礎設施最好,管理最完善的基地之一”。
歷經5年,果園終于進入掛果期,馮紀利又投資400萬元在園區旁購買土地4畝,建吃住一條龍的生態農莊,他要把他的金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成綠色、生態、休閑、垂釣、采摘、游玩、住宿為一體的綠色王國,把他的家鄉裝扮的更美更生態,吸納外地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實現他多年的綠色夢想。(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