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在“干年古鎮”——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鎮靈山腳下,一座現代化村小走進了蒙城縣扶貧局組織的縣教育文聯暨網絡作協扶貧采風基層行作家的視野,教學樓,教師公寓、食堂、花園、現代化操場應有盡有……
為什么偏僻農村有這么好的學校?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祥龍希望學校校長戴飛。戴校長告訴采風的作家這花園式村小是“中國好人”、“全國光彩之星”、上海市“慈善之星”孫賡祥先生捐資興建的。

孫賡祥何許人也?
1968年在黨的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精神感召下,16歲正值青春年華的上海知青孫賡祥滿懷激情,辭別親人,來到干里之外的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鎮蔡海村這一窮山村,在祁莊生產隊插隊落戶一蹲就是6年,在插隊期間他與農民同甘共苦,種田墾荒,為小澗的農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最壯麗的青春獻給了第二故鄉。由于他敢于吃苦,扎實肯干,在當地干群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1974年12月份,孫賡祥從蔡海村光榮入伍參軍,1977年12月光榮退武回到上海工作,1991年棄政從商……
飲水思源,回報第二故鄉
在黨的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孫賡祥和夫人俞杏娟創辦了上海灘祥龍置門業有限公司,由于孫賡祥講信用、懂經營、善管理,他的企業如日中天,公司得到了滾雪球般的發展……
孫賡祥發家致富不忘第二故鄉,當他重游第二故鄉時,看到破爛不堪的學校時心里極不是滋味,回到上海后和夫人俞杏娟商議決心捐資建校改善辦學條件,1995年,孫庚祥把50萬元轉到了小澗鎮蔡海村,村里采取了上級撥一點,社會愛心捐一點,當地群眾籌一點的辦法,蒙城縣祥龍希望學校第一幢教學樓拔地而起了,同時配套了圍墻、大門、花園。為激勵學子,蔭庇鄉里,村里把學校名字由小澗鎮蔡海小學改名為蒙城縣祥龍希望學校,2002年孫先生到學校慰問時,看到校舍少,學生多,原有校舍不能適應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于2003年一一2006年先后拿出50萬元又為村小學建了第二幢教學樓,學校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學校師生勵精圖治,堅持以“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己任,堅持“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

2015年孫賡祥先生再次慷慨解囊愛心捐資300多萬元為學校建造教師公寓、食堂餐廳、閱覽室、現代化操場,實現了孫庚祥傾心辦教育,十年捐建一幢樓的美好夙愿。目前,祥龍希望學校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活動場占地近5000平方米,綠化面積9000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師生由原來的200人發展到了700多人。
“該村孤兒”一一蚌埠醫學院大三學生李淑文介紹說,我是孤兒,家中困難,從上小學六年級孫先生就開始資助我上學,同時在生活上給予我給大力的幫助,衣食住行,學習用品等都由孫賡祥資助。要不是孫先生大力支持幫助,我生活都成問題,哪還有錢上學,小學都上不起,更不要說上大學了,今后,我將努力學習,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精神發揚光大,盡最大努力幫助弱勢群體,使他們順利度過難關,過上和諧、幸福、快樂的生活……
接受采訪時,祥龍希望學校校長戴飛告訴記者,20多年來,孫庚祥先后為第二故鄉蒙城二中、蒙城特校、祥龍希望學校建校改善辦學條件、獎勵優秀教師、獎勵品學兼優學生、組織學校教師外出研學考察,扶貧濟貧、慰問五保老人等累計捐資2000多萬元。先后組織優秀教師到迪士尼、香港、澳門、內蒙古研學旅游,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安心、專心、專注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使命感。
夫妻同心,遍灑愛心勇擔當
在上海,熟悉孫賡祥夫妻的人都知道,他雖然資產過億,但他夫妻倆平時生活非常簡樸,每天中午在企業吃的都是自己從家中帶去的飯菜,中午在微波爐里熱一熱就吃;在朋友眼里,孫賡祥夫妻一點老板派頭都沒有,雖然家中有幾輛私家車,但是他夫妻倆平時外出辦事,卻常常擠公共汽車……
2009年7月,“世博會”的號角響起,孫賡祥先生為了讓“家鄉”親人開開眼界,感受祖國繁榮,見識世界風彩,他出資組織了“祥龍世博之旅”,讓亳州市500多位先進個人,家鄉師生分批一睹世博精彩紛呈。
2008年他發起“祥龍杯”感動蒙城人物評選,設置愛崗敬業、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等五大類別獎,每屆拿出50萬元,用于獎勵道德模范等!
從2009年開始他和夫人俞杏娟開始參與蒙城縣圓夢大學資助活動,為了參加第二故鄉蒙城縣的圓夢大學啟動儀式,8月22日及早從上海趕到蒙城縣,并捐資50000元。
2009年為了解決蔡海村和靈山村齊界處當地村民翹首盼望已久的斷頭路修建水泥路工程,祁莊村民組家家通水泥路捐資260000元。
從2010年開始,他夫妻倆每年為蒙城縣敬老院五保老人捐10萬元用于過春節。
捐資30萬元設慈善基金,專門用于資助貧困學生上學。
2009年修建祥龍路捐資80000元,解決了祥龍路交通難的問題。
重大節日、學校教師過生日,孫賡祥每人發1000元,教師集體到上海拜訪孫先生,每人發2000元。
貧困學生每人500元,貧困大學生資助到大學畢業(學雜費、生活費)。
2015年開始,10年內每年捐50萬元用于支持慈善事業!
2017年捐資250000元為祥龍希望學校打井、綠化、配備發電機組,解決了了停電時,正常工作與學習。20多年來孫賡祥時刻不忘第二故鄉的教育發展,先后捐資建設祥龍希望學校,一流的校舍,一流的教職工隊伍,一流的教學質量加之優質的服務該校就沒有輟學的學生。
孫賡祥先生的善舉有力地推動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良性開展。
在祥龍希望學校慰問時,孫賡祥先生曾經對學生說,我是一滴水,愿每位同學都是一滴水,讓我們一起匯成汪洋大海,教誨孩子們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學習天使在行動,早日成為祖國棟梁!
孫賡祥夫妻用行動詮釋了人間真情,他夫妻捐出的是錢物,送去的是溫暖,播撒的是大愛,傳承的是精神,時光飛逝,瞬間40年過去了,但他們的愛心從未動搖和改變過。
馳而不息,潤物無聲,第二故鄉的父老鄉親們時刻感受到了他們的溫暖!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孫賡祥先后被評為“中國好人”、“全國光彩之星”、上海市“慈善之星”受到了各級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