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蒙城縣王集鄉黨委、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和要求,按照縣委宣傳部的工作安排和業務指導,以文明實踐活動為主線,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
加強隊伍建設,凝聚群眾力量。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組織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新鄉賢、宣講團隊、志愿者、先進典型、“五老”等,組建志愿者文明實踐隊,按照月月有活動、人人都參與的要求,持續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貧困群眾走訪慰問、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宣傳、文明創建等活動,實現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不斷增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宣傳教育寓于服務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現在解決問題之中,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群眾心中落地生根,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加強陣地建設,夯實群眾基礎。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領導小組,圍繞群眾需求,擬定相關活動計劃、制定相關制度,通過制訂‘菜單’、群眾‘點單’、志愿者‘接單’的模式,積極開展理論宣講等活動讓群眾真正從志愿活動中有獲得感,讓‘文明實踐’深入人心。
鄉級在鄉賢館掛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村級結合文化大院、文化禮堂等掛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確保群眾活動有去處。王集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佑斌文化大院相融合,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建四合院”的模式,即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院、養老院、鄉賢院(鄉賢之家)、黨建院(聯合支部)組成。群眾百姓在這里休閑娛樂,閱覽健身,圖書、電子琴、健身器材、籃球架等文化體育設施,月均接待1000人次;鄉賢在這里處理群眾矛盾,解決村民問題;聯合支部辦公下移直接在大院中辦公,深入了解基層存在問題和村民情況、訴求等,及時解決;老人在這里享受無償、低償、有償的日間照料服務,文體娛樂、餐飲配送、康復護理、托老照護、閱覽健身、網絡代購等功能齊全,有效地提高了轄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文明實踐隊則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圍繞政策咨詢、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等方面落實為民惠民舉措,服務改革發展、服務創業實踐、服務生產生活,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佑斌文化大院原是教會聚點,這一積極正面的引導轉化是新時代文明時間中心邁出的堅實一步,王集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牢牢把握鄉村基層意識形態主動權。
加強特色實踐,做好融合文章。立足王集集鎮、鄉村實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貫穿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建設中。
一是融入鄉村振興。將文明實踐融入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產業、生態、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培育樹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
二是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在王集鄉集鎮建成區整治過程中,社區志愿者、文明實踐宣傳隊伍走街串巷,積極化解土地征遷矛盾,宣傳集鎮整治重要舉措,展示集鎮美好形象,很好的推進了項目建設和環境整治。
三是融入扶貧脫貧。圍繞精準脫貧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小品、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勤勞致富、不等不靠的先進典型,帶動促進內生脫貧,以扶志扶智助推脫貧攻堅、致富興業。
四是融入群眾生產生活。運用生活化場景、日;顒、具象化載體,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尋常百姓家入眼入耳、入腦入心,讓農民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