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 在靈璧縣朱集鄉星光村劉北組,有一片上規模、占地約40畝的塑料大棚基地。走進一座座大棚里,熱氣襲人,濃香撲鼻,這里有“顏值”很高的草莓,有正在打著花骨朵的西瓜、甜瓜和香瓜,有辣椒、黃瓜、西紅柿、茄子等各種育苗。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大棚基地竟是貧困戶婦女陳紅創辦的呀。
陳紅今年40歲,初中文化,家中5口人,是全鄉計劃生育兩女戶,丈夫趙軍患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出力勞動,公公年事已高,自理能力差,長期靠人照料,全家經濟和生活全靠陳紅一人承擔。2014年,經本人申請,村委會評議,陳紅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與“貧”字結上了緣。
2016年,朱集鄉財政所副所長康道紅負責幫扶聯系貧困戶陳紅家,在走訪拉家常中,當他得知陳紅以前和丈夫在山東濟寧學習過農業種植技術,尤其是種植蘑菇和育苗比較專業,就鼓勵陳紅大膽嘗試種植大棚,爭取盡快脫貧致富。對于幫扶人康道紅的提議,陳紅何嘗不想呢,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她早就有過,而眼下擺在她面前的是,種植技術不成問題,關鍵是一無資金二無土地。貧困戶的致富意愿就是我們扶貧工作的出發點,幫扶人康道紅和村支部書記張偉主動幫助陳紅籌措資金,協調土地,提供全方位服務。
2017年,經緊張運籌,陳紅40畝大棚土地最終以每畝700元價格承包,同時村幫助申請無息貸款5萬元,通過政府扶貧幫扶蔬菜種植項目1萬元,爭取產業發展項目1.8萬元,建設草莓、蘑菇、瓜果、育苗大棚9座,累計總投入30多萬元。
為了發展好草莓主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陳紅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她嚴格把好種植、溫度、田間管理、結果四關,并且采用蜜蜂授粉,葉面施肥新技術,極大提高了草莓成果率、色澤率、銷售率,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勤勞汗水終于換來回報。2018年12月底,陳紅順利脫貧,年收入穩定在5萬多元,人均1萬多元。
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算富。為了幫助其他貧困戶和群眾脫貧致富,陳紅不僅吸收他們進大棚務工掙錢,而且還手把手傳授他們技術,希望他們也能和自己一樣盡快脫貧致富,走上共同致富的小康道路。
“明年我打算一方面再擴大種植規模,另一方面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爭取多提高收入”。陳紅堅定地說,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