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5月20日,西二鋪鄉機關例會上,鄉黨委書記紀豐收按照慣例領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他著重對“繡花”一詞進行了解讀,他指出,“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扶貧工作不能再搞"大寫意",而要繪就精、準、細、實的"工筆畫",才能真正做到精準扶貧。
用“繡花功夫”提升貧困群眾滿意度,5月18日以來,西二鋪鄉扶貧包保人積極響應埇橋區脫貧攻堅“夏季攻勢”號召,開展入戶走訪活動,鄉黨委書記紀豐收親自掛帥,帶領鄉扶貧辦工作人員對照全鄉7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逐戶進行走訪,查看上墻資料是否符合要求、扶貧手冊填寫是否準確規范、戶袋資料是否齊備等;了解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和各項幫扶措施的滿意度;與貧困群眾拉家常,了解其生活情況,詢問其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感知其冷暖,真正做到了“干部兩腿土,群眾不添堵;干部兩腿泥,群眾心歡喜。”
用“繡花功夫”做好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該鄉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區決策部署,用“兩不愁三保障”和公平正義的尺子從村頭量到村尾,從貧情分析、實地調查、擬定方案、信息數據復核、公開評議到逐級審定各個環節都做到程序到位、過程完整、信息資料真實可靠、可追溯可查詢,確保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發力。在貧困群眾退出時,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交流,確保貧困群眾收入等脫貧“硬指標”及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等“軟指標”都符合要求,絕不讓沒有脫貧的群眾“被脫貧”。
用“繡花功夫”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
該鄉將精準扶貧當做“工筆畫”,全鄉100多名扶貧干部,與扶貧工作隊、村“兩委”一同,按照“一戶一策”的思路,幫思想、幫門路、幫資金、幫技術,為每一戶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計劃,做好全過程跟蹤服務。一是通過貧困戶“點單”,扶貧干部“上菜”的方式把技術送到貧困戶家門口,不斷增強貧困戶依靠自己、依靠技術、依靠創業來擺脫貧困的能力;二是按照一戶一策的思路,根據貧困群眾的自身特點,對貧困戶實施最精準的幫扶。先后培育了4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果蔬、苗木、菌菇等產業,其中20家企業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通過土地流轉、扶貧資金入股、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等形式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此外,該鄉還通過鼓勵貧困戶進行自種自養、設置公益性崗位、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手段,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