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歡快的歌兒唱起來,優美的舞姿扭起來,老人的臉上笑開懷……5月24日上午,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鄉后張莊老年活動中心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來自全鄉的上百名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共同慶祝他們自己的節日——第32屆后張莊“老人節”。
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鄉后張莊并不大,只有107戶326人,莊域面積約0.12平方公里。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村莊,創造了“五個之最”,即西二鋪鄉后張莊創辦老人節全國最早;西二鋪鄉黨委政府授予十位老人鄉杖全國最早;西二鋪鄉鄉長馬功勤參加全國老齡委工作會議全國最高;全國老齡委授予老年協會“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全國最高;國家撥款、群眾捐款興建的后張莊老年活動中心全國最早。村辦“老人節”走過32個春秋

1987年5月24日,上海市離休干部(原上海市建材局局長)呂振球回到闊別數十年的家鄉(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鄉后張莊)探親,他本想按照慣例,將全莊的親鄰都走上一遍,但這次回家他已經70多歲,身體狀況不太好,行走也不方便,無法挨家逐戶進行拜訪,便讓侄子呂運啟將全莊70歲以上的老人請至家中一起吃頓飯。席間,大家談天說地、追憶往昔,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呂振球被這熱鬧的氛圍所感染,他深有感觸地對侄子說:“中國什么節都有,就是沒有老人節,要是能規定個節日,形成傳統,利用慶祝節日的機會,增加鄰里之間的感情交流,教育下一代安養老人,那該多好!”在座的眾鄉鄰聽到這些話,都十分贊同,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下,每年的5月24日被確定為后張莊村辦老人節。次年(1988年5月24日),在西二鋪鄉政府和二鋪村委會的支持和幫助下,呂運啟成功組織和舉辦了首屆后張莊老人節,并將這個節日作為一個傳統延續了下去。
節日當天活動紛呈多年來,西二鋪鄉后張莊的村民以“老人節”為載體,弘揚尊老、敬老、養老、助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年協會還不斷豐富和拓展活動內容,舉辦書畫展、象棋賽、文藝演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講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西二鋪鄉政府還通過選取10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授予具有“尚方寶劍”意義的鄉杖,讓他們可以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利,自覺參政議政,協助鄉政府和村委會調解民事糾紛,化解人際矛盾,維護一方社會安定。形成孝老愛老新風尚
西二鋪鄉后張莊老人節已舉辦32屆,先后表彰好媳婦97人,好婆婆35人,好妯娌20對,十佳孝子女34人,慈善老人20人等。西二鋪鄉后張莊老人節,樹起了一種尊老敬老的新風,如今后張莊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很多,家家都過得幸福和睦,村里的孝子賢孫好媳婦數也數不清。西二鋪鄉黨委書記紀豐收表示:這種“攀比”孝順老人的行為,帶來了一種新的文明風尚。它讓那些不孝順老人的村民、得不到“十佳孝子”“好媳婦”等先進稱號的村民認識到:對老人不好,自己的面子過不去,是一種丟人的行為。
現如今,該村家家戶戶互相攀比,比的不是誰家有多少錢,誰的房子建的有多好看,而是誰家更孝順老人,誰家的獎狀得的多,敬老愛老在當地已蔚然成風。后張莊老年協會也先后被各級老齡委授予“全國第一家敬老單位”“全國敬老文明號”“安徽省先進老年協會示范點”“安徽省敬老文明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