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青春是人生中一段卓越而又不平凡的插曲,需要用心靈和智慧去詮釋,需要用勇氣和奉獻去添彩。在蒙城縣漆園街道就有這樣一名共產黨員,他把青春作動力,奉獻看作責任,付出當作回報,用真情奉獻譜寫了一曲曲立足本職,干事創業的輝煌篇章,用認真嚴謹的態度,詮釋了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和退役軍人的優良品質,他就是漆園街道辦事處“兩違辦”副主任鄧金標。
1993年10月,鄧金標報名光茶入伍,來到了盼望已久的軍營,在54954部隊坦克30團服役。軍人是一個偉大的稱呼,曾經能有當軍人的經歷很了不起的,并且還拿了幾個優秀士兵榮譽證書,更說明你是真的很棒。入伍初,部隊嚴謹的作風,嚴格的管理,艱苦的訓練,嚴明的紀,讓鄧金標無所事從,單調的軍營生活更是困擾著他,鄧金標也曾畏難退縮過,經:老班長利用休息時間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轉化,他才明白,當兵最光榮在于經受的磨煉最艱苦,愛軍習武躲不過“累”這一關,只要勇于吃苦就會戰勝勞累,就會把苦嚼出甜來。
入伍后,鄧金標思想上不怕吃苦,行動上勇于吃苦,精神上樂歡向上,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在苦練本領中強思想,強素質,強作風,在軍營神圣的崗位上練就一套過硬的本領,鄧金標認為,軍人的責任重大,需要個人付出艱苦的努力方能勝任,只要吃得苦中苦,方能練出硬功夫,還要有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拼命精神,自我加壓,勤學苦練,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經過苦練掌握了一套過硬治坦克駕駛技術,I994年參加了在濟南普及的軍事演習,1995年全團投彈大比武時獲全團第二名,當兵四年間先后四次被評為優秀士兵
1997年鄧金標光榮退伍,回到了家鄉,1998年被分配到原漆園鎮政府文明辦工作,農村工作干頭萬續,最難的是駐村包村,作為基層干部擔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任,這種特殊的重要作用,任何人無法替代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那時,農村工作重點是,計劃生育、午秋農業稅征收、興修水利等。每次中心工作以下來,包村干部,村組干部全力以赴開足馬力投入到中心工作中,鄧金標和其他包村干部一樣,吃住在村,走村入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所想、所辦,針對計劃生育釘子戶、難纏戶思想覺悟低,對國家大政方針了解較少,影響了工作開展的實際,鄧金標帶著宣傳材料,走村串戶深入細致宣傳現行政策,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知曉率、認識度和滿意度,宣傳工作做細了,群眾理解了,那些釘子戶、難纏戶主動繳了計劃外生育罰款,主動做了節育手術,因此,鄧金標所包的葛店村在省計劃生育檢查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了市、縣的表彰獎勵。
再如,2018年午季秸稈禁燒期間,按上級規定實行網絡包保制,鄧金標包了旭光村,有一天夜里1點多鐘了,鄧金標正在巡查,路邊停下幾輛車,原來是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車照啟帶有部門巡查禁燒值班情況,表揚了鄧金標同志,他常說,無論干什么工作,要干就干好!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是十里井村黃莊村民組黃文江的幫扶責任人,他不定期深入貧困群眾家中了解家庭情況,幫助幫扶戶打掃衛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深入貧困群眾好評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就是命令,按照上級要求,實行層層承包責任制,死看硬守,邊宣傳穩定民心,邊做好人員出入管理,在宋橋村一蹲就是40多天,且始終戰斗在這場戰斗的最前沿,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心奉獻的動人樂章。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越是在危難時刻,越能展現一個人的崇高的品質,2003年,兒子不滿周歲,他在村里過了40多天,他說,非典疫情肆虐的危難時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以大局為重,舍小家為大家,責無旁貸地奔赴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黨多年來的培養。
鄧金標干一行愛一行,無論干什么工作都圓滿出色完成,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新時期黨員的精神風貌,我們都是追夢人,逐夢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