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俗話說,“是金子放在哪里都發光”。安徽省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黨辦室工作人員內科支部宣傳委員鄧克明同志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一路走來,一路高歌,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
投身國防終無悔
1992年鄧克明高中畢業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報名參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工委一名軍人,在軍營里,他積極學習,頑強拼搏,刻苦訓練,憑著一股不服輸,永爭第一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憑著過硬的政治覺悟和軍事訓練水平無數次出色完成了部隊首長交給的任務,受到了部隊官兵的一致好評。轉眼間五年過去了,鄧克明掌握了一系列過硬的本領,于1997年12月光榮地轉為志愿兵,2000年12月成為兵役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批士官,在戰士們心里,他是年齡最老的老班長,工作最踏實的老實人,專業最精湛沿排頭兵,是首長眼里的“放心人”。
由于他成績卓著于1996年9月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年鄧克明參加了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塔架建設,為中國航天員升入太空科研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部隊服役期間,他先后多次受到嘉獎,被評為“優秀士兵”三次,榮立三等功一次,2004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司令部后勤部評為“優秀黨員”。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作為革命軍人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2005年7月,告別了12年的軍營,鄧克明光榮轉業。
獻身醫服譜新篇
2005年9月,鄧克明通過民政局安置考試,以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被分配到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由部隊向醫院職工角色轉變的人生舞臺上,他始終保持著軍人的特質,時刻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進入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工作近14年來,鄧克明先后在“120”急救中心、藥劑科、黨辦室等工作,無論走到哪里,在哪個工作崗位上,干什么工作,他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他發揚黃牛爬坡不藏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2015年被評為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先進個人”,2018年被縣直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黙默無聞地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立足本職創一流
2005年12月醫院人事科分配鄧克明到“120”急救中心工作,2008年調入藥劑科工作,成為大輸液倉庫保管員,工作中,憨厚、樸實、積極肯干、能吃苦耐勞且勇于擔當的鄧克明邊工作,邊學習,邊實踐,很快地成為了科室骨干。
2018年10月,鄧克明調入醫院黨辦室工作,肯學善寫的鄧克明先后在《亳州晚報》發表新聞30余篇,在《中國廉政建設網》發表新聞20多篇,《小崗村參觀學習之行一一感想》榮獲蒙城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三等獎,“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決不能沒有知識”,這是鄧克明的座佑銘,在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工作14年來,他先后在急診科、藥劑科、黨辦室工作,頻繁的崗位變動,他從沒說一句怨言,相反,鄧克明卻把每一次調動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一次全新的提升自我學習機會。
樂于奉獻勇擔當
鄧克明在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時刻關心時事政治,認真學習了黨在不同階段的重要思想,主動定期向黨組織提交思想匯報,“扶貧濟困,助人為樂”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扶貧攻堅工作的總體目標,他常說,奉獻愛心不在地位高低,不在錢財多少,不在力量大小,哪怕是舉手之勞的幫助,這個社會就會多一份陽光,多一份溫暖,多一份和諧,只要心中有愛,人人可作為,愛的奉獻無止境。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幫扶樂土鎮屈廟村貧困戶盧洪義,每月堅持登門走訪。
鄧克明樂善好施,盡管自己經濟不寬裕,只要單位、社會有災難需要救助,他總是義不容辭上前,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如: 單位有位同事患癌癥,他在自己捐資的同時還動員戰友伸出溫暖之手,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他積極捐款幫助災區重建家園,奉獻了一片愛心……鄧克明認為,只要在工作中能為同事干點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才會踏實,不善言辭的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服務職工聚合力
弘揚革命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堅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鄧克明作為一名普通的醫院職工,既沒有較高的文化,也沒有超人的智慧,但他有不甘平庸的鉆勁和敢為人先的干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一名普通職工的高大形象。
也為同事們樹立了榜樣,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不忘初心,不斷砥礪前進,在醫院服務這一大舞臺上加倍努力,“奮斗是新時代的最強音,也是追夢人的目的地”,我將擼起袖子加油干,做一名永遠的奔跑者,永遠的追夢人,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組織,回報醫院,回報社會,做一名新時代的追夢人,立足本職,服務永遠在路上!鄧克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