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扶貧車間”就是好,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掙錢了,我相信我家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感謝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感謝幫扶干部和社會愛心人士的真扶貧,扶真貧,如今,我家已光榮脫貧了,但是離小康還有很大差距,如今我在村“扶貧車間”加工鉛筆月收入2000左右。2019年7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安徽省蒙城縣漆園街道宮莊村陳杰“扶貧車間”采訪時,已脫貧的貧困戶陳秀茹如是說。
近年來,漆園街道辦事處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探索以“扶貧車間”為載體的扶貧模式,鼓勵當地勞動密集型企業、手工加工型企業、“農”字號企業、小作坊等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扶貧模式,極大的緩解了企業用工的難題,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在相關村建立了扶貧車間,幫助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宮莊村“扶貧車間”是陳老莊青年農民陳杰在縣委、縣政府的“蒙城老鄉,請您回家”的精神感召下,從廣東返鄉創業所辦,該“扶貧車間”主要從事鉛筆加工外銷,工藝簡單,容易操作,一學就會,60多歲的已脫貧的貧困戶丁秀云說。目前,該企業已有員工20多人,其中貧困戶、已脫貧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6戶。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貧困戶來說,打工脫貧也是一種有效途徑,尤其是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是眾多人的意愿,在脫貧攻堅工作,漆園街道充分發揮“農”字號企業、簡單的手工藝等技術含量低的企業的作用,以產業帶動就業,創新穩定增收模式,挖掘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目前,“一人穩定就業,脫貧致富一家”。“扶貧車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打工敞開脫貧致富大門,這種創新性送崗上門,就近就業的車間扶貧就業模式讓農民變身產業工人的同時,實現了顧家打工掙錢兩不誤,真正實現了扶貧車間進村,貧困戶進廠,企業和貧困戶互利共贏的目標,漆園街道辦事處扶貧辦主任宋宏偉如是說。
蒙城縣扶貧開發局通訊員: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