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陳學科,桃嶺鄉高灣村陳灣組村民,出生于1971年12月,自幼家庭貧寒,初中成績較好,但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輟學務農,幼年的經歷給陳學科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就是在這樣的經歷背景下,陳學科內心深入那份扶貧濟弱、求學上進的情感與日俱升,他希望今天的孩子們不再重復他曾經的經歷。陳學科在高灣村一直從事務農,做家庭裝修維持生計,工作很累,粉塵很多,經常是一身灰土。他早年父母年齡大,兩個孩子小,不能出門打工掙錢,這么多年來一直留守家鄉贍養父母直至父母去世,扶持兩個孩子上學,家庭經濟并不富裕。
桃嶺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庫區鄉鎮,他在平日里走村入戶,耳聞目睹了一些貧困的家庭還需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所以萌生了做“志愿者”這個想法。2016年,金寨春雨公益協會在招募關心下一代桃嶺關愛工作站志愿人員,他便自告奮勇參加了。這一做,就是數載。
此前看到的貧困家庭,陳學科一一整理,然后謄抄在春雨協會的救助申請表上。雖然字跡歪歪扭扭,但都是一筆一劃寫成。另外,協會收到的桃嶺鄉資料也很多。為了確保扶貧的精準性和真實性,陳學科騎著破舊的摩托車,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駛去貧困戶家調查核實。有一次為了避讓對面的來車,陳學科連人帶車翻進溝里,幸好只是擦破了腿,但卻心驚膽寒了好一陣子。首先問貧困戶家的鄰居,問他家的家庭人員構成,有沒有不盡贍養或撫養義務的,問他家的住房,有沒有在外地或購或蓋的新房。然后才走進貧困戶的家中,看看廚房里的伙食怎樣,詢問家庭致貧原因,需要提供什么樣的幫助。這一圈下來,陳學科的心里對該戶的情況也就基本掌握了,然后再如實報告給春雨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家庭情況決定資助或不資助,如果資助,應該進行什么樣的資助,或進行物質捐贈,或直接現金捐贈……
每當協會志愿者到桃嶺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需要指路,陳學科總會丟下手中的活,和志愿者們一起翻山越嶺走村入戶。
經過陳學科多次的走訪核實, 2018年12月16日,他帶著春雨協會志愿者第一次走進家住桃嶺鄉龍潭村的貧困戶劉太銀家,11歲的劉同學在仙花實驗學校五年級讀書。父親幾年前外出務工,在返家的時候不慎發生意外,不幸高位截肢,完全喪失勞動力。母親離家出走。家里從此失去經濟來源,一直靠政府及愛心人士給予照顧,才讓劉同學繼續學業。這一次,協會共捐贈3000多元的助學款。今年 7月14日,陳學科和春雨協會志愿者第二次走進劉同學的家。在扶貧政策“六凈一規范”的指導下,他的家打掃得很潔凈,廳堂明亮,桌椅擺放得井然有序。他的爸爸癱瘓在床,家務事情基本都落在劉同學幼小的肩上。和志愿者談到自己的兒子,他的爸爸滿足地笑著說道:他雖然很瘦弱,卻很懂事,也很能干。孩子在遭遇了很多不幸之后還能夠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地生活,這讓志愿者們感到十分欣慰。
蔡同學,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在高灣小學上五年級。她遭受了太多的痛苦與不幸。由于患先天性脊椎腫瘤,脊椎成60度彎曲,歷經6次手術,花費醫藥費40多萬元,今年準備在北京進行最后一次手術,手術費大約15萬元無著落。成績優秀,班級前三名。父母在家打短工維持家庭生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去年,陳學科就得知這一情況,然后上報給春雨公益協會,當即就獲得了2000元的助學款。
桃嶺鄉人杰地靈,每年都有不少學子考入大學。吳同學在安慶師范大學大二,居住在桃嶺鄉龍潭村白果組。父親吳孔六2012年患甲狀腺腫瘤,輾轉多地求醫,于北京手術,但當時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頭,抗爭五年,于2017年病逝。母親付賢珍務農,本人上學,家庭貧困。在去年吳同學剛考上大學之時,也是她最無助的時候,陳學科把資料報告協會,協會開展“關愛大學新生 筑夢未來”志愿服務活動,給吳同學資助4000元,緩解了吳同學家的經濟壓力,讓她快快樂樂地走進了大學的校門。一提起陳學科,吳同學很感動,她永遠忘不了陳叔叔瘦弱的身影,還有一次次的叮囑:不要怕,有我們……
經過陳學科的牽線塔橋、走訪調查,桃嶺鄉有16名困難學子受到協會的資助,還有3位大學生。4年來,他參加大小公益活動80多場次,足跡走遍桃嶺鄉的山山水水,走過金寨縣的村村鎮鎮。
每月,陳學科總會從自己辛苦掙來的微薄工資中掏出一些錢捐給春雨協會,然后集腋成裘,再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每次50元,甚至100元,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元。
作為一名并不十分富裕的農民,思想境界如此之高,能夠常年堅持扶貧濟弱文明志愿服務活動,從不圖名圖利,放棄家庭致富的很多機會,無償參與各類文明志愿服務之中,是我們新時代每個人學習的楷模,建設美麗金寨需要更多的,像陳學科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文明志愿服務者共同踐行。(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