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今年以來,烈山區司法局繼續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積極探索和推行“黨建+司法行政工作”模式,通過找準黨建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結合點,使黨建工作與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黨建引領、統籌推進的新格局,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黨建+人民調解,黨員“巧舌解糾紛”做好“和事佬”。在轄區的五個司法所里,幾乎每一位調解員都是一名中共黨員,他們扎根于人民調解工作的第一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不怕誤解,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盡最大努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用心用情為“平安烈山”筑起了堅實牢靠的“第一道防線”。目前,全區已經構建了村居、鎮辦“訪調對接”調解網絡,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以訴調對接、訪調對接、警民聯調為支撐,以醫療糾紛、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為補充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我局大力開展淮北市人民調解隊伍建設“十百千”工程,確定了優秀人民調解員60名,舉辦5期人民調解員培訓班,全面提升了人民調解員的理論、業務知識能力。今年上半年,共成功調處矛盾糾紛794件,無因民間糾紛調處不當引起的民轉刑案件、群體性事件。發揮專業性調解室的作用,交通事故調解室共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件、醫患糾紛3件,為當事人爭取經濟賠償80余萬元,最大限度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黨建+法治宣傳,黨員“花樣百出”爭做“推銷員”。法治宣傳是司法行政實踐依法治國方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提高全民法治素養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司法行政的“大窗口”,因此,我局十分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建了一支由支部黨員組成的法治宣傳志愿服務隊,他們立足崗位,帶頭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積極培育法治理念,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斷推進普法工作深入開展,為建設美麗烈山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今年以來,我局繼續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印發《烈山區2019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
利用“黨員固定日+法治宣傳”模式,大力開展針對貧困戶的“法治扶貧”、針對農民工的“普法課堂”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三大攻堅戰”專項宣傳活動;依托“和村梨花節”、“三八婦女維權周”、“315維權日”、“綜治宣傳月”、 四月初一古廟會、食品安全周、“江淮普法行”等重大節點,采用街頭宣傳、短信普法、南湖法治欄目、法治春聯、法治講堂、聯誼活動等多種方式進行普法宣傳,開展了送法進企業、送法進校園、送法進鄉村等主題活動近30場次,掃黑除惡法治文藝演出2場次,《南湖法治》欄目14期,編印發放宣傳資料1萬6千余份,受教育群眾近7萬余人次。
黨建+法律援助,黨員“服務民生”愿當“保護傘”。自法律援助被納入“民生工程”以來,我局堅持“應援盡援、速援優援”的原則,積極培育“法律援助愛心維權先鋒崗”服務型黨建品牌,多措并舉推進法援工作,為困難弱勢群體撐起“保護傘”。在區法律援助中心窗口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統一佩戴黨徽,亮明身份,熱心為來訪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
一是加大法律援助知識宣傳力度。通過不定期地下鄉進村,為校園、農村、社區、機關、工礦企業等不同類型的人群量身訂制不同類型的法治講座,向他們普及法律援助等相關知識,把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
二是建立健全各項便民措施。通過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等方式,暢通申請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降低受援門檻,擴大受援面,方便群眾就近申請法律援助。創新服務形式,采取代書、訴訟、非訴訟代理等服務方式,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繼續運行好“12348”法律援助電話熱線,打造法律援助服務網絡無縫覆蓋;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切實做好農民工、困難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軍人軍屬、失獨家庭等群體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法律援助工作;
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跟蹤制度。組織人員對法律援助案件庭審旁聽,對法律援助案件進行案中和案后集中電話回訪,確保為群眾提供高質量法律援助服務。上半年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51件,占全年目標任務的67.8%,其中刑事案件112件,接待群眾咨詢420余人次,超額完成省、市制定的目標任務。
黨建+社區矯正,黨員“嚴管厚愛”甘當“擺渡人”。“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因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為了在“大墻”外服刑的“迷途浪子”,他們有著一個統一的名字——社區服刑人員,而管好這個特殊群體,是司法行政機關神圣的使命。我局堅持黨建引領,緊緊依靠黨員的力量,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找到“回家”的路。一是嚴格管理,規范社區矯正工作。
按照《社區矯正實施細則(試行)》規定,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審前調查評估、入矯、矯正、解矯程序,做好社區服刑人員報到登記、入矯宣告等工作。定期入戶走訪社區服刑人員,切實掌握他們的思想、行為動態及生活狀況,確保處于在管在控狀態。嚴格請銷假制度,依托“手機”、“手環”定位系統,避免出現脫管、漏管現象。二是溫情幫教,保障社區矯正效果。發揮談話教育作用,通過心理輔導幫助社區服刑人員減輕思想負擔,重樹生活信心;用好“集中教育”法寶,由黨員領導干部定期組織轄區服刑人員學習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引導他們進一步樹牢公德意識、法治意識和愛國意識。
借助“學習強國”APP和“心岸”APP,確保社區服刑人員學習教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凝聚黨員志愿者的力量,積極幫助解決社區服刑人員遇到的經濟、社會、工作、家庭、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用“人性化”關愛換來社區服刑人員重新回歸社會。今年以來,在冊社區服刑人員96人,手機定位87人,定位率90.6%,無重新犯罪現象發生。“春節”、“兩會”等重大活動期間啟動嚴格管理機制,亦無脫管、漏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