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為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培養孩子們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識。8月24日,合肥濱湖師范二小的16名同學,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廬江縣郭河鎮開展暑期 “手拉手互助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
“這是我最愛的《最溫暖的感恩童話》帶給你,這個書你看完了要傳遞下去,每個人看完了都是要寫感悟的喲!”在該鎮北圩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牛首學校四(一)班學生方文豪家里,合肥濱湖師范二小的五(二)班學生劉曉娟給他送來了凝聚愛心的慰問金和書包、書本、文具等學習用品,交流在校學習、生活情況,鼓勵他要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養成良好品行,早日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祖國棟梁。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該鎮樂莊村后王村民組小學生付梓涵的家里,合肥濱湖師范二小的師生們又一次向這個困難家庭送上慰問金和衣服、鞋等生活用品,并指導她學習。孩子爺爺滿臉感激地說“這么大熱的天,你們從合肥來到我家,謝謝你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一定做好孫子暑期安全工作,并督促完成暑假作業,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健康、愉快的假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上午十點,合肥濱湖師范二小的小同學們來到合肥市桃花島民俗博物館,館內珍藏的犁、耙、水車、播種機、風車、磨、石臼等老農耕器具和架子床、搖籃、水桶、梳妝臺等民間生活用品,引起孩子們極大興趣,工作人員耐心細致講解了水稻種植過程和稻米飲食文化,介紹了稻米科技帶來的現代農業發展變化。“未想到平時媽媽煮飯用的大米,竟然要經過如此多的生產工序。”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孩子們受益匪淺,小朋友們紛紛表示,今后要珍惜糧食,好好吃飯,絕不能有浪費行為。
“老師,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與農業生產有什么聯系。”“媽媽,快來幫我清除西紅柿邊的雜草。”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在北圩村綠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田間地頭,同學們在農民伯伯的引導下認識鋤頭、鐵锨、耙頭、鐮刀等農具,學習除草、修剪、施肥、采摘等農業生產技術,辨識常見農作物,讓孩子們在農事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成長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度過非常有意義的一天。
什么是最好的成長路,培育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品格,擁有追求真知、學習創造的能力,最好的課堂是實踐,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行走的夢想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