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扶貧應當先扶志,扶志應當解決收入就業問題。西二鋪鄉通過黨員干部、包保責任人、扶貧小組長多次入戶走訪,摸清貧困戶家中勞動能力狀況和就業意愿,結合該鄉實際情況,為貧困戶搭建起五種就業模式。

第一種,外出務工。由于受城市發展影響,外出打工普遍工資比市內工資要高。但貧困戶外出務工又找不到頭緒,不知應該去哪里。村“兩委”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找到外出務工的能人,和他們商量把有勞動力又想外出的貧困戶帶上,一起去外地務工,解決了外出就業難的問題。
第二種,產業體系就業。有的貧困戶,雖然有勞動能力,但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不能外出務工,在鄉內工作崗位又少。該鄉政府通過與鄉內的企業和專業種植合作社協調,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今年為貧困戶提供206個崗位,解決一批貧困戶就業問題。

第三種,公益性崗位。家中有大病和殘疾的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要在家照顧,就業也只能干一些零散的活。結合貧困戶的就業意愿和實際情況,做到人適其崗。今年全鄉設立公廁管護員、護林員、鄉村道路專管員、護河員、光伏巡管員、鄉村保潔員等公益崗位64個,所有崗位村內上崗,實現真正的家門口就業。有了工作,也照顧了家庭。
貧困戶有了穩定的崗位,就有了穩定的收入,就能保障穩定脫貧。加強拓寬群眾的就業渠道,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盡最大可能提高群眾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