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 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心系貧困兒童留守兒童,播灑愛的陽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溫暖貧困兒童,盡心竭力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她就是蒙城縣馬集鎮中心小學教師葛翠平。
關愛貧困留守 用心用情用愛
因為是農村,班上的“貧困留守兒童”較多,他們大多遠離父母、遠離親情,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導致孩子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系出現了障礙,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不良的改變。
葛翠平目睹此現狀,認真梳理思路,心中時刻牢記:要做學生生活中的母親,錯誤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摯友。她把“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恒”作為關愛貧困留守兒童的座右銘。閑暇里,她把學生分組,利用電話、手機,讓學生每周一、三、五的課外活動和家長聯系,進行交流,匯報他們在校的情況。短暫的聯系,家長放心了,學生學習的勁頭更足了,葛翠平所帶的班級被評為“亳州市先進班集體”。
2017年6月的一天,葛翠平得知所聯系的貧困兒童葛某的媽媽突然離世,就急匆匆趕到她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孩子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同時又給孩子200元錢留買學習用品。課下時間里,葛翠平更是利用課余時間給她輔導功課。在她的努力下,孩子最終從失去母親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回到學校正常上課,期末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關愛貧困留守 再忙再累心甜
學校少年宮建成之后,校長把少年宮活動的開展交給了葛翠平,她深感肩上的擔子又沉重了許多。每天除了班級和少先隊工作及教學工作,還要抽出時間來組織輔導老師開會、組織孩子們參加活動、收集整理各種資料等。
為了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貧困兒童享受到少年宮帶來的快樂,葛翠平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學校的十來位教師,組成了舞蹈、電子琴、手工制作書法等十余個課外活動小組,利用課外活動及節假日對留守兒童開放,家長們贊不絕口。
看到鄉親們滿意的笑容,孩子們獲得的一張張榮譽證書,葛翠平說:“再忙再累,我都覺得很值,因為我在用我的勞動為鄉親們服務。領導和鄉親們給了我一份信任,我應該給他們一張滿意的答卷。”
關愛貧困留守 舍小家無悔怨
學校事務繁多,上課,批改作業,抓好少年宮活動,深入幫扶貧困戶家走訪、輔導留守兒童、看望家境困難的學生,就這樣,葛翠平每天都披星戴月的忙碌著,當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時,丈夫總心疼地說:“學校是大家的,可身體是你自己的,別太累了!”她總是“嗯嗯”應允著,可一忙起來,她早已把丈夫的話拋在腦后。
女兒在城里上高中時,她從沒時間去陪,只好把女兒托付給了姐姐照顧。“媽媽,你對我能像對你的學生那樣就好了。”這是她女兒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2015年11月,女兒在放學回家途中遭遇了嚴重的車禍,傷勢非常嚴重 ,很多人勸她去合肥治療,但是一想到自己和丈夫每天還要早早到校,面對幾十個孩子,她還是選擇先在縣第一人民醫院治療,因為這樣,她和丈夫可以輪流去上課。直到后來必須要轉院了,才不得不向學校請假去合肥照顧女兒。后來孩子做完手術回來,葛翠平又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就這樣白天上班,晚上回城照顧女兒,每天再苦再難,也咬牙堅持著,談及那段日子,葛翠平說:“每天我都會對自己說,家里重要,可班級的孩子更離不開我,堅持一下。一定會好的。” 就這樣,葛翠平鼓勵自己,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