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形成扶貧開發強大合力”。“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近年來,在各地展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部分先富起來的能人、企業家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經驗之后,積極投身于精準扶貧洪流中,帶領群眾演奏了一曲曲改天換地戰勝貧困的贊歌。
近日記者來到革命老區之一的安徽省的蒙城縣漆園街道前王村扶貧采訪,走進前王村欣慧服裝廠,只見寬敞明亮的車間里20多名工人正坐在機器前熟練的操作機器制作服裝,服裝廠的創辦者本村李遷村民組44歲的青年李恒波正在車間里檢查產品質量、指導工人加工服裝。
李恒波何許人也?
今年44歲的李恒波系本村李迀村民組農民,上世紀末隨打工潮來到寧波,走進服裝廠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經過多年打拼手中有了積蓄和銷售渠道。從每年的返鄉過春節可以看到許多人告別老人、孩子外出務工,使許多老人孤獨,孩子失去父母關愛,特別是每次孩子在電話里說爺爺奶奶又病了,爸爸媽媽我媽想您.
我心里猶如倒了五味瓶,心里極為內疚,欠老人、孩子的真的太多太多了……懷著對家鄉、父母、孩子的眷戀,在縣委縣政府“蒙城老鄉,請您回家”和黨中央全員扶貧,全社會各行各業參與扶貧的精神感召下,李恒波積極返鄉創業,決心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帶領更多的鄉鄰致富,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6年欣慧服裝廠正式投入使用,吸引了周邊40多名留守婦女、貧困群眾就業,企業主要以生產棉衣為主,本著按件計酬,多勞多得的經營模式,進廠工人最低2000元左右,最高達3600元,實現了留守婦女、貧困群眾農閑在家在照顧好家庭的同時,實現了在家門口張近就業增收。
據了解,欣慧服裝廠所加工的棉衣全部銷往湖州、寧波、常熟等地。據服裝廠廠長李恒波介紹,針對留守婦女技術缺乏的實際,采取了崗位培訓上崗的辦法,使更多的留守婦女、貧困戶既贍養了老人,照顧了孩子,還掙到了錢。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李恒波以“辦好一廠,致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不忘回饋家鄉,用實際行動踐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初衷,在帶民致富的大舞臺上執著耕耘著希望,播種熱情演繹著富民小曲……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近就業增收,誰還會不辭勞苦,遠離親人外出務工呢,年近50歲的貧困戶陳翠英如是說。